我们知道“身心健康”这个成语,意思是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而心理的状况若不佳会直接反应在身体上,在精神科诊断上就有“心因性疼痛综合症”这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的疼痛却不知道是因为心理因素所造成,常会有找错医生、挂错号的情况发生。
找不到原因的疼痛!竟然是心理原因所引起。
临床上有些患者非常不舒服,但经过各种检查仍找不出原因,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找不到不表示疼痛不存在,有可能是心理引起的疼痛感,长期慢性无法说清楚的疼痛,也会影响到情绪及心情,甚至周围亲友。”
由于疼痛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每个患者对疼痛描述也都不同,可能是头痛、腹痛、肩颈痛、肠胃不适、胸闷等,在特定的情境下疼痛感会加剧。
只是什么样的情况该怀疑疼痛是心因性疼痛引起的?荣新奇教授表示:“当检查无发现组织、神经受损,加上各项检查均正常,可以被诊断为心因性疼痛综合症”。
当人际关系出问题也会产生疼痛!
年10月份,一名60多岁大爷,因肚子疼痛不适就医,虽然治疗后已经康复,但他始终觉得有疼痛感,但到处求治都找不出原因吃药也没改善。后来经问诊才了解每次疼痛发生的时间点,都是当与人相处出现有问题时、当感到不被支持、不被人理解时“疼痛会加剧”。后来在荣教授的建议下尝试采用催眠疗法治疗,在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催眠疗法后,这位男性患者的疼痛频率与程度大幅减缓。
因为疼痛机制十分复杂,表现方式多样,一定要经过详细诊断才能被发现,荣新奇教授还表示:“当经过反复检查确认非生理、器官组织病因所引起的疼痛,就要考虑心理因素造成的心因性疼痛。”且会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众多,包括:人际冲突、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焦虑、抑郁、疼痛记忆等都是可能原因。
找到引起心理不适的根源!才能避免药物滥用!
临床上在治疗除了止痛外,根据个案自述、诊察资料、疼痛反应等了解引起个案疼痛的诱因为何、在何种情境下会感觉疼痛以及当下的情绪反应,给与相对应的止痛药或精神科药物。同时指导面对疼痛发生时的行为、情绪反应该如何应对,以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或是预防药物过度使用,提供正面抗痛方式、定期追踪调整。
最重要是要找出引起疼痛心理因素,才能逐渐摆脱心因性疼痛,告别慢性疼痛困扰。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荣新奇教授
排版:催眠师陈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在线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