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案例分享
患者,女,45岁,年7月4日
初诊,因“失眠0.5年,加重1个月余”就诊。患者年底因宫颈恶性肿瘤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不久即出现潮热汗出,失眠多梦,尤以心中烦闷、入睡困难、夜间易惊醒为主,失眠后易出现烦躁、焦虑,时常与家人争吵。既往平素月经尚规则,13岁月经初潮,30~38d一行,7d经净,量中,色黯,无血块,痛经剧,腰酸,乳胀。已婚,1-0-1-1。年6月4日外院血检:FSH79.63IU/L,LH5.24IU/L,Epg/mL,P1.38nmol/L,T1.74nmol/L,PRL.20mIU/L。刻下患者胸闷心烦,睡眠反复惊醒,睡眠时间不足2h,小便*,大便偏干,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不寐。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病机:肝肾亏虚,心肾不交。治则:清心疏肝,益肾填精。方药:百合,生地,淡豆豉,生栀子,*柏,知母,仙茅,仙灵脾,远志,丹参,全当归,茯苓。另嘱患者适当户外运动,调节情绪。
年7月18日二诊,患者诉口服上方后失眠有所缓解,睡眠时间每夜可维持3h,与家人争吵明显减少,但仍易惊醒,时自觉懊恼感,易烦躁,夜间汗出明显,日间略感乏力,伴有腰酸,二便均较前改善,舌红,少苔,边淡齿痕。病机:肝气不疏,气阴两虚。治则:清心柔肝,益气敛阴。方药:太子参,五味子,百合,生地,淡豆豉,生栀子,仙茅,仙灵脾,远志,丹参,全当归,生白芍,香附。
年8月1日三诊,患者诉口服上方后睡眠时间较前延长,每夜可维持4~5h,胸中懊恼及烦躁缓解,盗汗较前减少,仍感腰酸,乏力症状改善,二便调。查舌质稍红,略见薄苔,齿痕较前减轻。病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治则:补肾柔肝,益气养阴。方药:仙茅,仙灵脾,百合,生地,淡豆豉,生栀子,太子参,五味子,远志,丹参,全当归,生白芍。
年8月15日四诊,诉每夜睡眠时间可维持5h,诸症俱缓解,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守上方续服。随访4个月余症状未曾复发。
病案分析
“绝经前后诸症”这一病名在历代古籍中均未记载,但与本病相关的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可在“脏燥”“百合病”“不寐”“郁证”等病证中见到。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因素是卵巢功能减退。西药的治疗往往局限于激素替代治疗及精神类药物。
此案为运用栀百二仙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的典型案例之一,丁主任认为更年期失眠多以虚烦为主,正符合《伤寒论》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故临床治疗中现针对其胸中懊恼,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主症以栀子豉汤联合百合地*汤清心养阴,待其主症缓解后再徐徐补之。此案初诊时重视心肝,泻其虚火;二诊补泻相兼,固护益阴;三诊平补阴阳,清心养肝。病程中充分体现“勿拘于补肾,亦勿忘于补肾”的理念,故取得良好疗效。
本文摘录于《丁林宝以仲景法治更年期失眠例举》——中国社区医师年第34卷第33期
本期专家
丁林宝
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在线挂号,优先看诊
孟河医派丁氏第四代弟子,师从于中医孟河医派丁氏内科嫡传弟子、名老中医方宝华教授、席德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理事,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获“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等称号。曾主编出版《方宝华医论医案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近3年发表论文10余篇。
擅长: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食管炎、慢性肠炎、胆束炎、脂肪肝等,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房颤、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痛风、甲状腺结节、女性乳腺结节等慢性病的诊治,疑难杂症、冬令膏方调治。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