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一篇文章的修订--你相信哪科?中医科,内科,内分泌科,妇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和它们相对应的各种症状:亚健康-气虚血亏,贫血,低蛋白血症,甲减,更年期,抑郁症,神经衰弱,妇科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等?这是当代人最常体验的异常症状:1.经常感到疲倦和乏力,没有精神;2.记忆力不好,反应迟钝;3.不爱说话,不爱活动;4.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眼睑浮肿,唇厚舌大;5.皮肤干燥苍白,头发干枯,指甲容易断裂;6.比别人更怕冷;7.常有消极的想法,容易情绪低落;8.动作比较迟缓;9.胃口不好10.睡眠不好11.有时感到关节肌肉疼痛或手麻;12.饭后心率太高;……如果你出现了上面的症状,而且持续了一段时间摆脱不到,严重影响了你的工作、学习、家庭关系,医院。你会选择去看哪个科室?1,去看中医,基本上气虚血亏、肝郁、阳虚、体寒、脾虚等诊断跑不了。开了一堆中药,除了可能变胖以外,并不会消除症状。如果你有钱,找祖传中医大家、特殊药物。刚开始感觉好一些,过段时间症状复萌。2,去内科,血常规会发现一些蛋白指标偏低,基本在指标内,医生爱莫能助,也许开些安眠药和维生素改善睡眠,在开一些中成药,反正也吃不坏。如果你的心率恰恰有点高,或者血压有点高,医生会给你开降心率的药物,亦或降血压的药物,通常二者不会同时出现。如果你觉得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毛病,医生通常建议你去精神病院,或者直接给你开精神类药物。当然如果你已经开始出现全身浮肿,被诊断成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大量摄入动物蛋白质。3,去内分泌科,血液全项检查,被诊断成甲减的可能性极高,吃药,症状似乎缓解一些,但是仍不能完全消除;4,如果你是成年女性,而且伴随潮热、盗汗、月经失调等症状,基本上会被诊断成更年期。医生爱莫能助,最多建议你去看中医,或者疑似抑郁症;如果你是青春期的少女,如果出现闭经症状,往往会被诊断成多囊卵巢综合征。医生同样束手无策,最多是为了怀孕而让女性服用雌激素孕激素。5,去精神科,百分之百地会被诊断成抑郁症。吃药和住院电休克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对生活有信心,是否和医生说你有绝望自杀的想法。医生会给你开药,会告诉你一周内复查,因为抗抑郁药会增加自杀风险,而且药物也许3周有效,也许没效,以便换药。你会得到安慰,全人类都会患抑郁症,但是因为不知道原因,所以不能治疗,只能控制。药物还会有副作用,只有忍耐,忍不住的话就再吃减轻副作用的药物;6,去神经内科,过去一定会被诊断成神经衰弱。可惜神经衰弱这个病名被否定了。原因是它不挣钱!医生最多开些维生素,只是强调休息和营养。事实是被诊断成神经衰弱的人经过几个月到几年的休息都基本上会回复正常。在中国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诊断成神经衰弱的人应该出现一个高峰。7,如果伴随失眠,基本上每个科室都会开一些基本的安眠药,比如安定。但是精神科基本上会开神经抑制剂,让人浑浑噩噩。除了中医之外,剩下的学科和诊断都是从典型的西方机械论出发,西方式思维,各自强调自己能消除某些症状,或者只满足关联关系,比如精神医学+心理学,心内科+精神科,而不是寻求因果关系。结果当然是一部分人稀里糊涂地好了,一部分人不得不熬着,忍受痛苦,一部分人终生服药,只是维持生命的简单活动,逐渐失去复杂的思维和情感。感谢我们中国人的伟大!中医心身合一的逻辑思维可以找到这些症状的关系,实际上气虚血亏就是典型的缺营养。内科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蛋白质含量偏低、内分泌的甲状腺低下都是证明人体内缺乏营养而肝脏不能合成出足够生化物质。这也说明了当今中医诊断正确但是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就是中药试图用碳水化合物解决营养,而实际上人缺少的是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当代神经科学已经发现神经网络的连接需要足量的蛋白质参与,否则会导致神经网络的大范围断裂。这就是人出现睡眠障碍以及继发出的焦虑抑郁精分症状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庭环境好,有爱的氛围,那么只要补充足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或者说每天吃够肉蛋奶就好。如果家庭缺乏爱的环境,就需要考虑“大脑疲惫与营养缺乏综合征”,不仅要增加营养,而且还要找到并减弱和消除导致大脑疲惫的各种负担,比如学习工作压力大,父母对孩子要求苛刻,夫妻吵架不和,等等。
大脑疲惫与营养缺乏综合征
从15岁吃药到28岁的女孩是怎样继续被某抑郁组织伤害的!依据激素平衡理论和大脑疲惫与营养缺乏综合征判断和预防人自杀划伤手臂割腕出血的作用和中西医放血疗法一样,不是精神病!张晓平
同意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