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诊室来了一位老人:61岁男性,主诉心慌、坐立不安、失眠3月,询问得知老人三月前到外地带孙子,因生活环境不适应,逐渐出现胡思乱想、自责、情绪低落想哭、暴躁、不想与人交流、反复出现自杀念头,伴心慌、胸闷气短、耳鸣、坐立不安、乏力消瘦,纳差、失眠甚至被噩梦惊醒,遂诊于心身疾病科。
追问得知老人平时不爱出门,不喜与人交流,不会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平时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之外,都在家里望着窗外发呆,儿女平时忙于工作,甚至一天和老人也说不上一句话。直至老人出现心慌、失眠等各种不适,总是担心自己生病,医院就诊。
给予相关检查结合心理测试,考虑诊断:焦虑抑郁状态。
老人来自农村,不适应城市生活,加之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久而久之,老人感到越来越孤独,出现失眠,长此以往形成了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如何预防老年人抑郁焦虑状态?
1、专家提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锻炼,多参加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家属多与老人沟通,鼓励老人社交,家庭关系和睦,积极促成老人找到兴趣爱好,乐观应对生活。
如果老年人已经是抑郁焦虑状态,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应该改变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其次,配合心理疏导,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
作者:曹京义
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青少年情绪行为和睡眠问题;产前焦虑、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症;癫痫;痴呆;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伴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曹京义
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青少年情绪行为和睡眠问题;产前焦虑、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症;癫痫;痴呆;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伴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护士秉承光荣传统.
素材:门诊部
审核:赵健
常回家看看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