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夏至过后湿热多,增苦减酸降心火
TUhjnbcbe - 2021/7/30 23:11:00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过后,雨水日渐增多,人体能明显地感觉到天气越发炎热。常常给人体带来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口苦粘腻、神疲乏力、头昏脑涨、心悸短气、小便短赤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叶建华/摄

夏至后的气候特点主要集中于“湿热”和“暑热”,人体出汗比较多,中医看来:“汗为心之液,因为出汗的过程,是阳加之于阴———身体里阳气来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肌肤腠理,也就是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所以,多出一点汗是正常的情况,这也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

夏至后气温攀升明显,切不可贪凉。很多人因为怕热,长时间处在空调清凉环境中,几乎不出汗。这种纳凉的方式对健康是有危害的。一方面,不出汗,心阳、心气不顺畅,导致身体阴阳失衡,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另一方面,夏至后多雨,尤其到了*梅季和汛期,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本身湿气就重,加之不出汗无法将湿气排出体外,就会埋下很多健康隐患。

叶建华/摄

夏至饮食小贴士

按照《*帝内经》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养生原则,应顺应自然。自然界夏天是没有冰的,所以过吃冰冻、冷饮之物阻遏阳气是不利于养生的。饮食宜清淡,增苦减酸。宜多吃土豆、黑木耳、带鱼、鸭肉、鲶鱼、菠萝、芡实、水芹、无花果、冬瓜、山药、薏仁、玉米等食物;少吃动物大肠、舌、蛋*、肥肉、鱼子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此外,夏天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人体消耗比较大,出汗比较多,容易出现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身体经常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个时候适当服用些西洋参可以达到很好的清补的功效,也可以有效的调理阴虚内热问题。

木蝴蝶/摄

夏至运动小贴士

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但不宜剧烈活动,否则汗泄太多,耗气伤阴。最好是清晨起床或晚饭1小时后找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或散步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锻炼,伸腰拉胯半小时到1个小时,运动后出汗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导致血管收缩,脑部缺血,引发中风。

叶建华/摄

夏至起居小贴士

夏至开始后,应适当重视午休。午间小寐,在这昼长夜短的夏至时节后可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有利于保证身体阴阳平衡,起到焕发精神,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蒋林峰/摄

夏至情绪小贴士

《*帝内经》载:「心气虚则悲」,意思是说心脏功能低下的人,在精神上容易出现悲哀,加上仲夏的炎热,更易影响心情。因此,要注意避免这些负面的不良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有助于夏季养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心脏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夏至过后,温度高,湿气大,气压低,人体代谢加快,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大大减少,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冠心病的复发和加重。这类患者尤其应注意日常保健及科学用药。此外,由于气候原因,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应经常测量血压,发现问题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

水文霞

副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失眠、焦虑、更年期综合症;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泻、便秘、口腔溃疡等;呼吸系统反复感冒、咽炎、咳嗽;女性月经失调、带下、尿路感染、急慢性盆腔炎、*褐斑、痤疮等内妇科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坐诊时间一门诊:周二全天、周日上午

-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至过后湿热多,增苦减酸降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