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又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在中医看来,三伏天是治已病、防未病的最佳时机。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作为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中医疗法,深受广大市民青睐。
即日起,医院门诊2楼中医科进行预约、登记。
、、
“冬病夏治”贴敷时间年三伏时间表: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加强伏:7月3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适应症:
1.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虚寒感冒。
2.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
4.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肩颈病、腰病。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禁忌人群:
3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注意事项:
1.发热患者、孕妇、咯血、皮肤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2.贴药时间,忌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忌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不宜洗冷水澡。
3.敷贴时若有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宜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医院做局部处理。
4.特殊体质、贴药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不宜用此法。
扫码进入“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