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的下降,逐渐出现月经紊乱、潮热、骨关节痛、失眠等更年期症状。对更年期女性的有效健康管理可以为社会减少医疗支出,维护家庭和谐,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研究显示,饮食种类与更年期症状发生相关,素食者血管舒缩症状以外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有研究表明更年期患者食用禽畜肉类量超标,这可能与更年期患者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骨关节炎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痛也是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公认体重增加是膝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使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增加,超重及肥胖患者膝关节炎的发病风险较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更年期患者应通过饮食调整等控制体重,减少潮热的发生,减轻关节的损耗,延缓或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同时,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减少酒精、咖啡及浓茶的摄入,减少骨矿丢失。1、谷类及杂豆类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g谷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类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还是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指南》推荐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因高热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摄入导致的风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有益。更年期女性应保证每日谷类食物的摄入,平衡碳水化合物与脂类食物的比例。2、蛋类、奶类、大豆类及鱼虾类的摄入《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蛋类25~50g,奶类及奶制品不小于g,大豆类及坚果30~50g,鱼虾类50~g。更年期患者每日平均摄入蛋类42.5g、奶类及奶制品.4g、大豆类及坚果9.5g、鱼虾类33.9g。近70%的患者奶类、大豆及鱼虾类摄入不足。蛋类、奶类、大豆类及鱼虾类是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维生素。蛋类所含的氨基酸及卵磷脂是人体所需要的,每日1个鸡蛋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是必要的,但因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中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量食用可改善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欠佳的状况。奶类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更年期女性骨质流失较年轻时增加,若食物中摄入钙不足则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更年期女性应保证每日奶类食物的摄入,对于血脂异常、体重超标的患者可选择低脂或脱脂奶。3、蔬菜、水果类的摄入《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蔬菜~g,水果~g,更年期患者每日平均摄入蔬菜.5g,水果.2g。蔬菜、水果是人类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多种物质的重要来源。超过80%的患者能够达到《指南》推荐的蔬菜、水果量,但有部分患者食用水果及蔬菜超过推荐量(蔬菜13.4%,水果24.3%),过多的热量加重胰岛负担,还会使体重增加,应加以重视。4、禽肉类及油脂的摄入《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畜禽肉类摄入50~70g,每日油摄入量不超过25~30g,52.7%的更年期患者畜禽肉类摄入超标,46.0%的患者油脂摄入超标。更年期女性基础代谢率下降,禽畜肉类及油脂摄入超标会导致热量过剩,过多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囤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且会造成体型的改变从而使更年期女性失去自信。但不推荐更年期女性食用纯素饮食,植物类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种类有限,纯素饮食可能会导致更年期女性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目前很少有专业人士对更年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干预,大多数更年期女性饮食营养知识匮乏。对更年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指出每个患者饮食习惯的不合理之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能够协助更年期患者控制体重并可能减轻更年期症状。国外研究指出,通过饮食干预(增加蔬菜、水果、谷类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及减轻体重可减少绝经后患者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还有研究指出,饮食联合运动的干预对于提高绝经后体重异常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效果优于单一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综上,更年期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相关健康知识欠缺,对更年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营养师参与更年期保健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膳食改进措施,将显著提高更年期保健指导质量,促进提高更年期女性整体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出自:
席思思,胡哲文,白文佩.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及饮食指导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8(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