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创作:王葳编辑:张晓微、王晶
指导:徐滨华
“出汗”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日常生活中,天气热了、做完运动或大幅度动作过后都会出汗,甚至喝水太多、情绪紧张也会刺激汗腺发汗。可以说没有人是不会出汗的。不过,正因为出汗太过平常了,人们也就往往容易忽略一些身体借助出汗传递的疾病信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下面几种异常“出汗”,不要忽视。
1、夜间低血糖容易出汗:
夜间睡眠时有无噩梦、出汗、甚至汗出湿衣?清晨起床是否觉得很疲劳,是否还有头痛?如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有夜间低血糖的存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常常与病人使用降糖药不当和疏于血糖监测有关。尤其注射长效或预混胰岛素的糖友,出现夜间异常泌汗要立即测血糖,发现偏低紧急处理同时要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如果频繁出现夜间低血糖,要及时就医,寻找病因,调整治疗方案。
2、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容易出汗:
汗腺支配神经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少汗,但往往同时伴有躯干部位的多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上半部及头面部出汗增多的情况,尤其是吃饭时发生,或者在正常的室温下大量出汗,甚至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无汗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出现此症状后应积极治疗,未出现此症状的要提早预防,以防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治疗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的出汗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并发内分泌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出现出汗增多、惊慌、烦躁、发热、脉快、手颤等症状;吃的多,喝的多,身体却越来越瘦,则需要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明医院完善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如果诊断成立,规范治疗后多汗症状会得到良好的控制。
4、结核导致的盗汗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肺结核最常见症状就会有盗汗的情况出现,因为患上肺结核之后患者体质下降,身体虚弱,因此,晚上睡觉时盗汗明显,严重的盗汗还会导致身体十分虚弱,容易感觉疲劳,口干舌燥。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更容易感染结核,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更高,需要得到重视。
5、嗜铬细胞瘤导致的出汗
可能大家对这个疾病不熟悉,嗜铬细胞瘤常发生在肾上腺、腹膜外、腹主动脉旁等部位,常见症状有高血压、头痛、心悸等,除了这些症状外,也有多汗症状。嗜铬细胞瘤容易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所以一旦明确患处位置,应该及时切除肿瘤。
6.脑卒中导致的不对称性出汗
临床上有的患者右脸出汗较左脸明显增多,或者有的患者一边身体有汗,对侧无汗或者少汗,非常奇怪。这种半边出汗的情况,需要警惕脑卒中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糖尿病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因此,如果出现半边出汗异常的情况,需要警惕脑卒中,后者可能引起瘫痪甚至死亡。
徐滨华主任提醒广大糖友:一旦发现自己有出汗异常的现象时要提高警惕,除外是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出汗还是功能性出汗。要及时观察自己身体的不适症状,医院进行专业的体检和咨询。尤其是在天气不热的情况下发生出汗异常就更要注意,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避免病情加重。
亲!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