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癌症的针灸疗法
TUhjnbcbe - 2021/6/5 21:32:00
(一)针灸疗法抗癌的特点和优势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特有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中的灿烂瑰宝,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作为一种外治方法,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腑穴、经络来激发人体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以调节脏腑功能活动,调节气血盛衰,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作为人体生命机能的综合调控系统,在针灸治疗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针灸是目前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肿瘤的防治研究中运用针灸疗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引起了人们特别是科学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运用针灸治疗肿瘤及其类似病证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帝内经》年代,就有针灸治疗肿瘤病的记载。如《灵枢·九针论》中即有“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甬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癌病竭”。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中,也记述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与肿瘤或癌症相类似的病证。如:“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即刺上脘穴),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即刺下脘穴)。”所论病证,具有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退的特点,与食管和贲门部的癌肿极相类似。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还列有好几个用针灸治愈类似肿瘤病证的医案。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针灸与药物治疗肿瘤各有特点,药物可“消坚磨石”,但“坚顽之积聚”,在“肠胃之处.募原之间,非药物所能淬及”。因此,“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消散固结”。可以“佐药物之所不适”。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肿瘤的优势,一目了然,清晰可知。

现代抗肿瘤治疗中,针灸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其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近20多年来,针灸疗法,无论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方面,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疗、化疗副反应方面,抑或是在根治肿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针灸疗法立足于整体功能的调节,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且元损伤治疗优势,也使其在多学科疗法攻克肿瘤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针灸疗法更能体现出其独到的优势。针灸疗法在防治癌瘤领域内正在迅速掘起,它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肿瘤病证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针灸抗癌的作用与机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等。

(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h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

(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提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抑制癌瘤生长

(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3.缩小肿瘤,消散肿瘤

(1)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

(2)实验研究也证实:灸疗(指艾灸)能使瘤体重量减轻;并且观察到,灸后瘤体内除大量癌细胞破坏外,还具有淋巴细胞浸润。说明施灸使正常组织对癌细胞产生了抵抗作用。

(3)有资料报道,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针灸局部治疗不会增加肿瘤的转移串。而且随着局部肿瘤的消退、萎缩,已出现的远端转移灶,有被抑制或出现转阴的现象。目前认为,局部治疗也能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导致转移的消失。

4.抗放疗、化疗副反应

(1)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具有对抗放疗、化疗*副反应的作用。针灸能够解除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可使白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回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特点。

(2)针灸疗法也常用于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消化道反应,能够明显缓解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临床对症取穴治疗显示,放、化疗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为顺利完成效、化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缓解癌性疼痛

(1)针灸的镇痛作用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国外针灸动态》报道,有学者对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针刺疗法止痛。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对这种疼痛有短期的缓解作用,有些患者可产生较长期的疗效。一船情况下,针法能减轻病人疼痛,并无副作用。

(2)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因此,癌症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为主,因而能够取得气血通利,“通则不痛”的良好效果。

(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缓解癌痛,与针刺等刺激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EAS)有关。内啡肪、脑啡肪等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与痛觉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cAMP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该神经原对损伤刺激的兴奋性,能够调节脊髓上行传导疼痛途径的活动,达到镇痛的目的。

6.改善临床症状

(1)针灸疗法既能够缓解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通的局部症状,又能改善正气虚损的全身症状,特别是对于现代医学尚无肯定疗效的症状如灼痛、酸痛、伴有麻木的疼痛、腹胀、浮肿、倦怠、肢冷等,针灸疗法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已成为目前临床公认的现象。

(2)有资料报道,湖北医学院对30例食管癌滴水不入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分两组治法交替应用。第一组耳针刺咽喉透食道,均双穴,留针反复捻转,体针取天突,手法:天突穴向下直刺2—3寸,进针得气,大弧度捻转后迟针。第二组耳针同第一组,体针取天鼎穴斜透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5分钟。治疗结果:24例针后能进半流质或普食,4例能进流质,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鲍%以上。

(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够解除食管癌、贲门癌等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进食、吞咽困难等症状;对于肺癌患者,针灸能够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即通过针灸对全身机能活动的调节,都能够使病理的不正常状态向正常的生理状态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三)抗癌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

1.抗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

(1)温补阳气常用穴: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

此组穴位可温补人体阳气,增强防卫机能,抗御癌瘤。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多可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2)补脾益肾常用穴: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

此组穴位滋养先天,补养后天,培元固本,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达到阻抑癌瘤发生、发展的治疗目的。近代研究资料表明,以上补脾益肾穴位,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激活肝、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造血功能活跃、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对抗放、化疗的*副反应。

(3)养血升白常用穴:如大椎、肾俞、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

此组穴位可控脾养血,补肾生髓,对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能够兴奋骨髓造血系统,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

(4)气阴双补常用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

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内攻,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

(5)软坚化痰常用穴: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疏通淋巴管道,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6)活血化瘀常用穴: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保人瘤体,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针灸抗癌的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证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等。

(2)痰湿凝聚证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合谷、间使等。

(3)热*内炽证宜清热解*,扶正祛邪,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百会、神阙(灸)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分钟;神阙用艾条灸,每日2次,每次5分钟。

(4)气血不足证宜补养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

(5)脏腑亏虚证宜温补脾肾,养益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溪、内关等。运用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6)气虚血癌证宜补气化被,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肝区疼痛者加肝俞。

(7)阴虚火旺证宜滋阴清热,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合谷、三阴交、肺俞、足三里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间断捻针,每5—7天为1个疗程。

(8)阳虚水泛证宜健脾益气,温肾行水,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运用针刺治疗中多用补法,每日1-2次。艾灸以灸脾俞、肾俞为主,配合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2-3次,每次以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上阴阳失调证的肿瘤患者,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亡失等几方面,需有经验的医生诊疗判断,这里就不介绍了。

“谐平治疗法”培训班已成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养生人才,应广大学者的要求现举办培训班,请有志之士尽快报名。

授/课/内/容

1、小儿脑瘫;

2、经久寒性流鼻涕;

3、十二指肠溃疡;

4、脑溢血;

5、偏头疼,夜不能眠;

6、膝关节滑囊炎、半月板损伤、风湿性膝关节炎等;

7、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痛症;

8、膝关节肿痛,针灸止痛;

9、呃逆反酸;

10、过敏性鼻炎、顽固鼻炎治好方法;

11、胆囊炎、胆结石针法;

12、长久性癫痫病一次缓解;

13、解除跌打损伤疼痛针法;

14、放射性肺炎引起的慢性肺炎、咳嗽,胸口痛;

15、闭经;

16、产后风,骨头疼;

17、不孕症、妇科病特色方法;

18、各种妇科瘤,配穴方法;

19、痛经;

20、月经延迟;

21、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腺炎;

22、子宫肌瘤治疗;

23、更年期综合症;

24、骨质增生;

25、强直性脊柱炎;

26、尾骶骨疼痛;

27、一针调治手脚出汗、长时间盗汗;

28、甲亢、甲状腺肿大;

29、肩周炎;

30、足跟痛、足跟麻;

31、颈椎病;

32、咳喘、咳嗽;

33、祛痘祛斑;

34、面瘫;

35、前列腺疾病;

36、脑梗、脑瘫针法;

37、降尿酸;

38、糖尿病;

39、帕金森综合征方法;

40、带状疱疹针法;

41、阳痿秘方;

42、半身不遂、偏瘫;

43、痛风针法;

44、头痛头晕;

45、急性肠胃炎;

46、膝盖痛(包含多种膝盖痛针法,各种膝痛);

47、调治心脏病针法;

48、降血压针法;

49、缓解腰痛针法;

50、痔疮;

51、坐骨神经痛针灸方案。

主/讲/专/家

徐贵身,河北邢台人,网名古风,男,一九五零年出生于革命家庭,曾任邢台医院院长,*支部书记。中西医结合专业,长期从事基层医务工作。

酷爱医学,青年时期拜访多位中西医名家,虚心学习中西医知识。曾拜河北省名老中医郝耕圃为师。研究冯天有教授正骨术,对软组织损伤,颈、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膨出,椎体滑脱,手法整复数千例患者,疗效肯定。擅长中医内科,中医妇科杂症。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偏瘫康复,疗效确切。对治疗崩漏、带下、子宫内膜增厚、卵巢囊肿、男女不孕不育,造诣颇深。为鉴别中草药真伪,体验中草药*副作用,试尝百草,足迹踏遍太行山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自拟益脾固冲汤治崩漏验案”在中华特色名医论坛上获金奖。邢台晨报、邢台晚报先后采访并撰写了“尝遍百草”的文章,在两报报道。多次参加中医药研讨会。《徐贵身医案》编撰初稿已完成。

自幼经历坎坷,经常目睹很多病患家庭困难,无钱买药治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自己的外祖母就是得了胃病,久治不愈,后找到一位针灸郎中,在小腹上扎了几根银针,她的胃病神奇般的不疼了,几次治疗后,老人家的胃病彻底地治好了。

多闻不如一见,从此立志学习针灸,不断学习古今针灸知识,逐步掌握了针灸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二零零七年有幸与李柏松老师(号称百病神针)学习新针八字治疗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钻研,发现运用新针八字治疗法治疗疾病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病程长,久治不愈的骨关节病,感到很棘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带着问题找差距,通过反复揣摩以身试针,找到了疾病久治不愈的反应区、卡压点,修复卡压点后,患者的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终于有了明显的好转。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创立了中医药与针灸相结合的“谐平治疗法”,该治疗法用八句话阐明:解锁开屝九扇门,合闸供电大椎琛。求因四缝玄机动,辩证三焦脏腑分。颠倒阴阳折体定,扶倾气血返元神。导航掌臂悉心找,补给曲眉济匮臻。

谐平治疗法简便、易学、易懂、易掌握,使学习者受益匪浅。同时“谐平治疗法”反应区也是诊断某种疾病的参考区。该治疗法不断在网上、网下和同道交流分享,得到了医友们的认同。此方法治疗急慢性疼痛,获得可喜成果。于年纳入邢台市民间医药传承与保护知识库,年5月份,徐贵身医师被特聘为河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中医事宜技术传承专家讲师。

古风老师在17年88届国医擂台赛比武中,两针治愈股骨头坏死引起的疼痛、一针治疗小儿脑瘫,使这位躺在病榻上的患儿手能抬至肩部,腿能明显屈曲,头能自主摆动,发音更清晰,赢得所有出席大会代表的共鸣与喝彩。大会主席丁澜峰会长当众宣布成立脑瘫治疗小组,古风老师被丁澜峰会长聘请为该小组第一位专家成员。

咨询课程请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的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