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渐长,夜醒露微凉。
碧空写南雁,西湖栖凤凰。
秋风白露降,枫叶着红妆。
杭菊经日盛,待成促健康。
杭城的秋天美得就像画一样,但入秋之后天气渐凉,秋季的昼夜温差大、干燥、大风使抵抗力较低的人较难适应季节更替,容易患上秋季高发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如何安然地度过这“多事之秋”,小编特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龙惠珍教授,为您精心准备了许多专家妙招,请收好哟~
中医认为,天地阴阳与四季脏腑存在对应关系,秋季“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典型的秋凉季节到了,一定要要谨防肺燥。
秋季养生龙惠珍主任告诉小编,秋季最易损伤肺气及津液,秋季容易发生口干、舌燥、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中医养生中,要“形神共养”,就是在顺应自然气候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睡眠的休养。秋季早晨太阳出来后就应当起床,这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保持一天充沛的精神;而晚上应当早些休息,避免外出沾染露水,运动要注意以静为主,不宜做过多剧烈、发汗的运动。同时要调养生息,使自己心智平和,不做妄想,不发怒。
秋季养生之
衣
食
住
行
衣
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是对于体质虚弱,卫外功能减弱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不能盲目遵从,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秋季穿衣建议遵循“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原则,随天气变化逐渐增添衣物但添衣勿太多太快,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要区别对待:腹部、脚部、颈部和肩部一定要注意保暖,上腹受凉易引起胃部不适,下腹受冷易诱发女性痛经和月经不调。
食
在食物方面应以“养阴润肺去燥”的食物为宜。根据中医学理论,肺脏对应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吃些白色食物可起到一定的润肺作用。比如: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食物;此外,还有芝麻、蜂蜜、荸荠、葡萄、梨、柿、菠萝、香蕉、乳品等柔润食物。在药膳调补中可加入诸如沙参、百合、麦冬、枸杞等滋阴润燥之品。同时,立秋过后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对于脾胃虚寒之人可多食白莲、山药、扁豆等。
特别提醒值得一提的是,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有“贴秋膘”的习俗,一定要“辨体进补”。
阳虚者多见形寒怕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等症状。食补应以羊肉、韭菜等为主。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阳气虚的人比较适宜。
阴虚者多见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红等症状。食补应以鹅肉、鸭肉、肉藕、银耳、芹菜、菠菜、猪肝、芝麻等为主。
气虚者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等症状。食补可选用山药、鱼类、*豆、大枣、莲子、桂圆等。
血虚者多见失眠健忘,面色萎*,月经量少色淡,口、舌、唇、指甲色淡等症状。食补可选用猪肉、鸡肉、动物肝、红枣、骨头汤等。
敬请注意秋季进补并非多多益善。建议进补时从小量开始,根据自己的感觉适量递增,以精力充沛食欲正常、浑身舒服为合适。但食疗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如感到身体明显不适,医院就诊。南方地区的居民“秋补”最好选在深秋,天气转凉之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且不可盲目跟从。
住
秋天作息时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深秋季节,气候虽较寒冷,但也不能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好习惯,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减少呼吸道感染、头晕、疲倦等症。龙惠珍主任建议,睡眠时间以7到8小时为宜。夜半子时(23点至次日凌晨1点)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因此应在子时以前入睡,以便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行
秋高气爽,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此时,要注意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提高机体的抗寒、抗病力。龙惠珍主任认为,秋季的体育锻炼宜选择清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优美之所,尤以晨间林荫道旁锻炼为宜。锻炼的强度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年老体弱者以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轻型运动为宜。适度运动,以轻微出汗为宜。
网传养生法,不可盲目信
关于秋季养生,网上有“秋不食姜,秋瓜坏肚”的说法。意思是说,秋季最好不要吃姜和瓜果,这真的有科学依据吗?龙惠珍主任认为,秋不食姜,秋瓜坏肚并不是指绝对一点都不能吃。秋日气候干燥、燥气易伤肺,而生姜属于辛辣食燥物,又属热性,过多进食辛温的生姜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因而肺燥、便秘人群不宜食用。而瓜类,如丝瓜、西瓜等具有利湿利尿功效的瓜果多在夏季成熟,可以祛湿、排*。但深秋气候转凉,多食瓜果易损伤脾胃。因而,脾胃素虚的人群不宜多食。
除了姜外,秋季还要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葱等热性食品,以免食后上火,加重秋燥的危害。
“中医讲求饮食顺应时节,建议大家秋季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吃应季水果,如梨、葡萄等,如自己本身已经有大便稀的情况,生冷的瓜果就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症状。因此,任何养生方法都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养生法。”
专家介绍龙惠珍主任
■科室:中医内科
■职务:科室主任
■临床专场:
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泄泻、习惯性便秘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咳嗽、失眠、复发性口腔溃疡、偏头痛、眩晕症、冠心病、颈椎病、腰腿痛和老年病、更年期综合症、*褐斑、肿瘤术后等,并长于中医养生调摄、膏方及各种慢性炎症的中医药治疗。
更多精彩推荐,点击下文链接张高丽医院援纳米比亚医疗队队员
这5件事坚持三个月,不用服药就能和脂肪肝说拜拜
防感驱蚊,医院这款神器你值得拥有!
中药怎么煎,让医院来告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