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丸
TUhjnbcbe - 2021/4/17 0:04:00

柴胡疏肝散

组成

四逆散去枳实加枳壳、陈皮、香附、川芎

功用

疏肝型气,活血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暧气、脘腹胀满、脉弦。

柴胡疏肝散,它是从组成来说,把枳实换成枳壳、加了香附、川芎,后世又加了陈皮,现在一般,因为柴胡疏肝散历史上是两个,两个阶段,开始没有陈皮,后来有陈皮,有陈皮以后,它既能够理气,陈皮这个药既平和,作用面挺广,既能理气,也能化湿,因为气滞以后多少会有湿滞,所以功用呢,它是一个疏肝行气兼有活血止痛,因为有川芎、香附,都能入血分,止痛。所以从这个变化以后,成为治疗肝脾气郁基础上,增强了活血止痛的作用,更体现了气血兼顾,突出在止痛作用上。

主治,以肝气郁滞为主的,引起肝郁气滞胁肋疼痛,当然也涉及到肝脾,可以有肝脾不和,脘腹方面,但是以疏肝,活血止痛,这是主要的。所以反应出来一组肝气郁滞为主,兼有肝脾、肝胃不和证。从反映出来的证候来讲,现在临床运用它,用它行气止痛方面,这个是比较主要的。也是一个挺有名的方。

四逆散是一个基础方,这逍遥散又是一个名方了。

逍遥散(调和肝脾)《和剂局方》

逍遥散在临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也非常体现一个和法里边平其亢厉,肝郁脾虚,这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这种病机,逍遥散出在《和剂局方》。它虽然肝脾不和,病机来讲,和四逆散不同,严格来讲,它是一种虚实夹杂证,虚的成分还挺多,就是肝脾同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虚呢,有时候肝郁血虚,血虚就是脾虚之后运化产生气血不足了。

叫逍遥散,这个字可以推导出它的功效特点。《降雪园古方选注》里边引用了一段话,“逍遥,《说文》与消摇通,说明汉(《说文》)以前,逍遥与消摇是相通的。《庄子?逍遥游》注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动摇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

阳动冰消,太阳出来了,冰雪消融了,冰雪虽然被太阳一晒,消耗没有了,但水和水气这个根本来还存在,虽耗不竭其本,另一个形容,舟行水摇,船在河里走,水拍打着船往前进,虽然船背水在拍打,传动了,但不会伤到船内,所以虽动不伤其内。都是讲的冰雪的消融,船在动,在前进,这个当中,不伤正气,不伤根本,所以他说,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动摇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有就是说,逍遥散的疏肝、理气、健脾、健脾运,都是针对气血,但是很照顾到正气。不会伤正,很平和,是这个意思。所以看出来这个方在调节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调和肝脾。

病机与证候分析

病机:肝郁血虚脾弱

因为有的教材说肝郁脾虚,有的说肝郁血虚,总体上肝郁血虚脾弱证,这个血虚和脾有关,脾运化障碍,这脾的运化又和肝的疏泄有关,那肝疏泄又要决定于肝脏的生理特点,阴阳平衡,体阴用阳,血虚之后也会影响到疏泄,血虚之后它阴阳互根,疏泄藏血,藏血不足,疏泄无力,或者反过来呢,疏泄可以虚性亢奋,肝旺,所以这个表反应了肝郁脾虚血虚之间的一个相互关系,和产生的一些表现。肝气郁结,就可以气机不利,胁痛,肝郁之后,清阳不升,可以造成头痛目眩,或者肝郁话热,也能出现头痛目眩,所以后面逍遥散里少量薄荷,防止肝郁化热。同时肝经循行涉及到乳房,所以乳房胀痛,肝郁气滞了。做为月经机制,《内经》上讲,月经产生机制里有“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癸至涉及到太冲脉盛,所以到肝,肝为血海,冲脉也为血海,冲脉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起到调节血量的作用。调节血量谁来调呢?肝的疏泄藏血,对立统一,作用于它主司的,白天,那个冲脉相当于大马路,像东西长安街,要冲,十二经脉之要冲,白天车都跑出来了,晚上人卧血归于肝,通过冲脉到肝脏贮藏,调节血量。所以月经不调很多要考虑到肝的问题。肝主疏泄,贮调血液。贮调周身之血液。肝是调节系统,功能归纳就两个:疏泄、藏血。疏泄一身之气机,通过疏泄气机,包括人体气、血、津液、神、肾精,都在疏泄范围之内。如果肝气郁滞了以后,相应这一方面都会产生问题。这也就是说,为什么逍遥散应用范围宽的原因。

脾虚反应,神疲食少,神疲包括脾气不足以后的基础的一些气虚见证。用脾气虚的神疲食少来概括,包括脉虚。所以说逍遥散证形容脉像都有脉虚,或这虚弦。有些左弦右虚,这里不同,疏泄法不同,总反应出来一种肝郁脾虚的特点。

血虚是由于脾不运化,运化障碍,所以可以有一定的口燥咽干。口燥咽干也可以有肝郁化热,有是导致的原因之一。这是从教材谈到逍遥散主治分析。证候分析不是以呆板的以症状,主要病机从几方面的相互关系。

治法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疏肝、健脾、养血相结合。

君柴胡臣白芍当归佐白朮茯苓生姜薄荷使甘草

柴胡做君,过去好像不同分析上有点差别。由于柴胡、芍药调肝的结构,或者结合当归,疏泄养血相结合,这样做君药的。整方当然疏肝是主要的,从肝郁脾虚,肝郁在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上,肝气郁滞加重脾虚,柴胡做为君药,在这里疏肝理气了。

芍药当归,芍药和柴胡配,调肝,它益阴养血,当归既能够养血,又有活血作用。从活血作用这方面来讲,配和柴胡,有疏通气血作用。

这佐药有三味,作用于脾,这佐药选得很有意思,都能作用脾胃,一般说白朮是健脾的,茯苓也是健脾的,都能除湿。生姜用煨生姜,煨生姜不是干姜,用来煨一下,增加一点阳热,单用普通生姜温胃散水,煨一下等于帮助脾的运化,增加太阴湿土得温则润,增加润化作用。而且这三个药,在作用于脾胃的同时,都也除湿,散水的作用。这应该看到,这个方是调节,不但前面说的调节气血,疏通气血,可以疏通气血津液。充分体现一个缓字。肝脾同时气血津液兼顾的。白朮、茯苓、生姜在调整水液方面,应该说是三焦兼顾的。生姜散水,侧重上面,白朮燥湿,以中焦为主,茯苓渗湿,利小便,水湿从下而走,因为治疗水湿总的一个原则,是三焦分消,出路越多越好。所以治湿的大法来讲,上焦开宣,中焦芳化苦燥,下焦淡渗,这里三个药都很平和,给湿邪以出路,是多方面的。

佐药还有薄荷,薄荷也有疏肝作用,小剂量有疏肝作用,薄荷还能清热,清热加疏肝,它归经也能归肝肺经,可以解除因肝气郁结所化之热。肝郁容易化热。既能疏肝,又能清肝。用少许,少量,有助于疏肝,而且毕竟不是肝郁化火,是防止肝郁化热,少量就可以。

甘草做为使药,和白朮茯苓相配,增强健脾、补脾作用,又能调和诸药。所以逍遥散在构成上体现出来肝脾同治,过去说气血兼顾,气血兼顾是针对肝脏疏泄气机,藏血,气血兼顾。现在应该讲气血津液它都兼顾了。

配伍特点

对肝来讲,补肝体,助肝用。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血津液兼顾。照顾非常全面,而且它药量不大,药性平和,适宜久服。是一种调理性的方剂。

应用

证治要点

─胁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代表方。

证治要点,一般现在叫辨证要点,也就是使用的基本依据。反应出肝气郁滞的胁痛,或者月经不调,都涉及到肝为主,以及脾不健运,神疲食少做为代表,当然这个不是那么机械,后面我们讲到运用就知道了。

临床应用

逍遥散是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这个供参考,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月经不调:滞─鸡血藤、香附、泽兰、川芎

虚─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

痛经:鸡血藤、香附、川芎、金铃子散

乳房胀痛(包块):橘络、青皮、夏枯草、牡蛎

更年期综合症(__失常):结合补肾。

肝肾同治在逍遥散的使用当中,体现出很多病要考虑肝、考虑到肾。肝的疏泄,肾的闭藏,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拿这个方为什么能调经,其实这要从逍遥散临床应用,要从妇科月经机制,开始来理解。中医有没有讲过月经怎么产生?那讲得比较抽象,都认为这个经血来源跟脾胃化生有关,同时肾精转化肝血,月经机制和冲任有关,那就冲任和肝肾有关,这样来叙述了。实际上呢,月经机制和肝肾两脏的功能的协调对立统一非常有关。《上古天真论》说,“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癸至前提是肾气平均,肾气盛,肾气盛反应了肾精充足,精化为气,出生以后到了一定年龄,先天肾精受后天涵养,五脏六腑之精皆下归于肾,涵养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天癸这种物质,天癸至。那又要有太冲脉盛这个条件,太冲脉盛反应出什么?冲脉,肝的疏泄,肝藏血,冲脉又为血海。对肾来说,它气机运动基本形式里,它是闭藏。下焦肝肾,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疏泄闭藏形成一个对立统一。所以月经机制为什么能有这种按期而来,适度而止的特点呢?就像个自动控制。像妇女年青时候到一定的年龄,十几岁,按期而来。《内经》后面,“七七地道不通,按适度而止”。肾气衰,肾精不足。同时肝疏泄也不行了。那就是说到肾经转化为肝血,肝藏血充足,阴阳协调,随着藏血充足,疏泄功能增强,到一定年龄,疏泄水平高于闭藏,疏泄水平高于闭藏,月事以时下。疏泄疏通,疏泄成气血津液。随着经血的外泄,疏泄因之减少,疏泄功能降低。为什么说肝主疏泄?疏泄这个因素对月经排出有作用。经血不凝。具有这种疏通的特征,跟一般血义不同。随着经血的外泄,肝的疏泄逐渐减少。疏泄功能随着经血外泄越降低,而这个相比肾的闭藏来讲,闭藏大于疏泄,月经停止。所以每个周期里按期而来,适度而止。以及生命全程中的按期而来,适度而止,这个月经机制,跟肝肾的闭藏、疏泄对立统一动态,这个有关。

所以我们治疗月经不调,不外乎作用于疏泄,作用于闭藏。或者两个兼顾,不外乎作用于这两方面。肾不闭藏,有的人月经过多。提前量多,反应出来不能闭藏。一个是直接由于肾虚,不能固摄。那它就闭藏不及,疏泄超过闭藏。那可能由于肾为主的。如过肝旺呢,那也可以造成肝的疏泄大于闭藏,血热等等跟着出现。倒过来,又有一类,比如说闭藏太过,有寒,寒性收引凝滞,那造成月经滞后,月经量少,甚至于闭经,痛经等等。那是像冲任虚寒一类的。

或者疏泄不及,气滞血瘀等等也可以导致月经异常方面偏重于疏泄不及。相对的闭藏太过了。所以调经不外乎这些方面。逍遥散就成为利用它加减,就成微调经的一个常用方剂。它立足于调肝,调节它疏泄的程度,同时由于健脾养血,也补充阴血的不足。特别我们有很多的临床的慢性杂病当中,利用这理论,疏泄、闭藏的关系,可以治疗汗解释很多病证,这个方应用很广。临床应用方面,我们下次接着再讨论。今天讲了一个等于说疏泄、闭藏关系和月经的机制,和停经的一些总体规律。

逍遥丸(水丸)

处方柴胡g当归g白芍g白术(炒)g茯苓g炙甘草80g薄荷20g

性状为*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甜。

炮制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味甘辛温,养血和血,且气香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合,养血柔肝调气,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非单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胃降逆和中,共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共奏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之功。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

(一)逍遥丸的功效

逍遥丸,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主治头晕目眩,肢体痠痛,胸腹气滞,两胁疼痛;血虚疲倦,五心烦热,口燥舌干,发热盗汗;月水不匀,脐腹疼痛;室女阴虚骨蒸劳热。

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肝郁血虚则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郁而化火,故口燥咽干。肝木为病易于传脾,脾胃虚弱故神疲食少。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脾胃虚弱则营卫受损,不能调和而致往来寒热。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成方便读》: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二)逍遥丸的作用

治疗肝郁脾弱血虚引起的症状

用于肝郁、血虚、脾弱所引起的胁痛、郁证、低热、乳癖等。具体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饮食减少,嗳气或呕恶;精神抑郁,神疲食少;低热时冷,急躁易怒,胁肋闷痛,头晕目眩。

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

通过对例PMS患者给逍遥丸治疗并附例西药治疗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逍遥丸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为治疗PMS的特效药物。

治疗生理期相关的疾病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崩漏:妇人以血为本,血化生、统摄于脾而藏受于肝,若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常可引起月经不调。若郁久化火,热伤冲任,则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崩漏等证。逍遥丸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在妇科病中应用极为广泛,能疏肝养血、解郁清热,最适合于肝郁血虚、郁久化热之证,临床若能悉心辨治,运用于与月经有关疾病的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治疗乳房疾病

乳房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清,质实硬或囊性感,推之可动,尤以月经前期为甚,经后则减轻或消失者或西医诊断的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均可服用本品。

治疗*褐斑

当每天面对着镜中的脸庞,为顽固的色斑苦闷不已,当你用过了各种各样的祛斑化妆品,却只能享受昙花一现的美白光彩时,逍遥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去除*褐斑有着一定的疗效。

治疗精神抑郁

逍遥丸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食少怠倦,

调节女性气虚血亏

女人离不开气血的滋养,气血充足的女人,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妩媚动人,光彩照人,一旦气血缺失,就会像溪流断层,干瘪。逍遥丸,可以调节女性的气虚血亏,让女人保持光鲜亮丽。

调节内分泌平衡

逍遥丸舒肝解郁,调节内分泌平衡,快速显效。

治疗神经光能症

科学研究表明。逍遥丸针对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也有一定疗效。

方剂名】

逍遥散

《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

上为粗末,每服两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三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用法中加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当归、芍药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体用并调,肝脾同治。

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阴虚阳亢者慎用,应该用天麻钩藤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话说宋朝的时候,皇帝非常重视医药,他们建国之初,当时兵荒马乱,老百姓疾病非常多,身体状况也不好,那么宋朝皇帝建国以后,就非常想让社会稳定,休养生息,让老百姓逐渐的恢复过来。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医药。他们重视到什么程度,他们让老百姓献方,因为当时非常重视医方。认为这个方子只要掌握了,那么治病的钥匙就找到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收集这个秘方,各种有效的方。那么宋代皇帝就让大家,老百姓献方,献方多了,给钱。甚至再多了就给官做。到那种程度。所以宋代搜集了大量的医方,宋代很多人都以搜集方多为这个为荣。

比如说著名的大文人苏轼,苏轼他就搜集很多方子。后来和另外一个科学家,沈括,沈括也搜集了很多方子,他们俩人的方子合起来,出了本书叫《沈苏良方》等等。当时的整个宋朝的朝廷到民间,都有这个风气。但是宋朝*府做的非常好,他们把这个方子搜集出来以后,整理了出了几部大型的方书。其中《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就是其中一部。

这部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然后不断修订,直到南宋时还在增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这部书,比如牛*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藿香正气散等,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讲的逍遥散。

逍遥散的方子,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代时候的用法,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然后用生姜和薄荷与这个药粉一起煮水,然后去掉药渣,喝药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