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ldquo经前期综合征rdq
TUhjnbcbe - 2021/4/2 19:18:00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月经前周期性发生的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精神及行为的症候群,月经来潮后可以自然消失。

古代中医学中无经前期综合征病名,但有如“经前发热”、“经前烦躁”等的论述。现代中医妇科常将此类症状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根据古人认识结合现代临床实际,目前认为月经前后诸证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血盈虚变化及体质有密切关系。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轻重不一,表现为周期性的主要症状归纳于三方面:

1、躯体症状:头痛、乳房胀痛、腹胀、肢体水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

2、精神症状: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疲乏等。

3、行为改变:思想不集中、效率低等。

 

典型的经前期紧张症常常在月经前一周出现,并逐渐加重,在月经前2-3天最严重,但月经来潮后突然消失。也有一些病人到月经第3-4天才消退。

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几型:

1、肝郁气滞型:经前乳房胀痛,似有硬结或有块,小腹胀痛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叹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头痛剧烈,或肢体肿胀,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2、血瘀型:经前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或经行发热,腹痛或肢体肿胀不适,按之随手而起,常伴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血虚型: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软,或发热,形寒自汗,少气懒言,或风疹频发,皮肤瘙痒,面色不华,肌肤枯燥,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

4、脾虚型: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便溏,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濡滑或沉缓。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5、肾阳虚型:经行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肾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

6、肾阴虚型:经行或经后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乳房作胀,或口舌糜烂,口燥咽干,或音哑,五心烦热,月经常先期,量少色红,或经期延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肾育阴。方药:左归丸。

7、肝郁脾虚血热型:属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证见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养血。方药:加味逍遥丸。
  

临床以肝郁气滞型比较常见,常常兼有其它证型。

我们四期临床试验招募的人员是患有“经前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血热型。药物是加味逍遥丸。为同仁堂药业自发进行的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加味逍遥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为此临床研究招募受试者,有符合条件者请与本科室联系。

杨雁鸿简介

主任医师,妇科、生殖科主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中医女性康复分会常委;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保健分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洛阳市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医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级重点专科妇产科项目负责人、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医药专家库成员。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标兵”、“中医工作先进个人”、“百佳名医”等荣誉称号。

从事中医妇科36年。曾赴北京中医院进修中医妇科、医院学习内分泌。擅长难治性男女不孕不育症、月经病、慢性盆腔炎、*褐斑、痤疮、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治。

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ldquo经前期综合征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