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鸭题榜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总
TUhjnbcbe - 2021/4/2 9:18:00
北京治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每日心理一总结~记得收藏~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l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l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l生活空间扩大

l开始恋爱、结婚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l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二元论阶段

2、相对性阶段

3、约定性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l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l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l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1.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能力。

2.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①.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

②.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

③.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l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包括三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品行成分。

1.自我概念的特点

l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l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l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1.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l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l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自我

l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自我同一感就是自我认同感。

1.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

l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

l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自我接纳,对自我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自我排斥,对自我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即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己的心理倾向。

l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

l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马西亚归纳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同—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

2.同一性征候群

小此木启吾把同一性征候群的特点归纳为:

l同一性意识过剩

l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令

l与他人距离失调

l时间前景的扩散

l勤奋感的扩散

l否定的同一性选择\

3.延缓偿付期

延缓偿付期:青年在青年期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2.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

3.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

l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①思維发展的抽象逻辑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幵始发展并逐步提高

②.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并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相互制约

③.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达到趋于成熟的水平

l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

l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

l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

l社会历史时间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时间的影响

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l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

l阶段2:功利取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华夏心埋

阶段3:“好孩子”取向

阶段4:“好公民”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归纳为:

1.道德发展有固定不变的顺序。

2.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而第6阶段的道德准则是抽象的,适于全人类,但却是难以实现的。

3.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和男性之分。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女性更年期:多数妇女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

1.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會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

2.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斯综合症”,症状多匕多样。

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的特征:

1.性功能降低

2.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失常变化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l中年转换期

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分为中年期:40?45岁为中年转换期,55?60岁为中年高峰

l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l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l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

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l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1.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

2.特殊智力学说:

卡特尔提出成人智力的两种基本形式:

液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

和社会性发展

l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1.关于自我的概念

l自我是人格的核心。

l自我是第一“组织者”。

l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

l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

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3.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l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包含两重基本含义: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曰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认为,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

次级控制:人类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

老化只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个体出发

2.个体的社会关系出发

l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遗传学说、行为老学说等。

l强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理论:疏离学说、适应学说。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人之变化

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1.老年期视觉减退。

2.老年期听觉减退。

3.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老年期的记忆减退持点

1.老年人极力衰退的年龄趋势。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

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建立良好的日常生话秩序、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有意识的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注重运用记忆效果、增强记得住的信心。

l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

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l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

l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1.不安全感.

2.孤独感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5.回忆往事

l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1.生物学的衰老

2.心理上的老化

3.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l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l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l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l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l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l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模式:成熟型、安乐型、防御型、愤怒型、自怨自艾型

心理发展心理学复习开始啦~~

查看历史消息就可以找到以前の啦~

不知道怎样复习的你赶紧联系绿豆汤

1
查看完整版本: 鸭题榜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