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气血两虚时该怎么补
TUhjnbcbe - 2020/12/4 19:25:00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本草纲目》记载,气是生命之本源,元气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长生。而一个人一旦气不足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经常听到中医说:“你需要补气血。”这个气血是合在一起说的,没有分开,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气血很容易“两虚”。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如果把人体比作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一旦气血不足,就将导致人体机能的全面性溃败,精神萎顿、神思涣散、经常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疲倦乏力、器官衰竭,如果再严重一点说,气血耗尽,人最终的归宿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的终结。

气血同补需要食用补血、补气的食物、药物慢慢调养,切不可操之过急。《本草纲目》里记载的补气血的食物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参、*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调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一款补养方——四君子汤。所谓“四君子”就是指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种,《本草纲目》里记载,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将上述材料用水煎服,不拘时候。

益气健脾。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的人可以用本方。

气血双虚的人可以尝试四君子汤,还要注重精神调摄。因为气虚的人精神常处于低落状态。精神调摄就是要让精神振奋起来,变得乐观、豁达、愉快。我们都知道运动健身,但是气虚的人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可多做内养功、强壮功。

食物越细碎越补气血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多一些健脾的食物便可以补气,除此之外,在饮食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把食物弄得细碎些,这样食物的补气功效就更大了。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都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使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的生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进,这种方式称为“机械化消化”;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两种消化的目的都是将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由此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与食物的形态有很大关系,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结构小,可以较快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来滋养人体。

所以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变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而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我们就应该往胃、肠输送液体或糊状的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很快地消化、吸收,使这些营养物质很快生成血,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

所以,护理气虚体质的人,为了能加快气血的生成以及身体的康复,如婴儿或者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需要补养肠胃时,都应该多吃细碎的食物。

中医治疗血虚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现在的很多人,一提到调理气血,就立马想到多吃一些滋补气血的食物或者滋补气血的保健品,还有就是靠增加睡眠,保持好心情,运动运动来补充气血,但其实有诸多不可行的过地方。先说食补,殊不知“脾为后天之本”,绝大多数人脾胃不好,吃进来的食物和保健品,未必都能被很好的消化吸收,起到滋补的效果。再说睡眠和心情,调节固然是可以的,但成年人的世界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也很难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至于靠运动锻炼身体来增强气血,就更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了。

其实,正确补气血的观念是,以食养为主,药养为辅。但刚刚不是说食疗未必行得通吗?食疗并非行不通,而是预先食疗,就必先健脾,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任何时候的滋补,都绝对避不开饮食的。

那么关键点来了,如何健脾?脾虚仍可以采用食疗,食疗就是养脾粥。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古方。

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陈实功是明代御医,他根据皇子肠胃薄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肌瘦等症,故以莲子、茯苓、山药、白扁豆、山楂、麦芽、薏苡仁、芡实等药食两用的药材研成粉状配以大米面,再加糖做成糕点。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为主,被后人称为“医中正道”。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老年时脾胃功能下降,在这个基础方剂上进行了增减,专门又做了一款强脾健胃的养生糕点。

到了慈禧太后时期,太医院又根据慈禧女性身体的不同之处,又做了一次改动,最终成了现在一个祛湿健脾两相宜的一个金方。

看一下她的成分!

炒白扁豆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炒薏苡仁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湿。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莲子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参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芡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炒麦芽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怀山药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糯米粉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现在北京精诚杏林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过整理与挖掘,现在精炼了此方的基础上,做出了一款适合众多人士服用的“祛湿健脾养生糊”!本品食用简便,用水一冲即可食用。既可以祛湿健脾,又可以开胃强脾。同时作为早餐食用的话即可以达到食物的效果,又可以同时调理身体,实为养生保健之佳品。

每天服1到2次,用温开水冲服(和黑芝麻糊一样),适当服用有祛湿健脾、益气、强筋骨、补虚损、补益肠胃的作用,因此,如果生活中出现脾胃虚弱、湿气重、食欲不佳、疲倦。面*肌瘦等情况,可以适当进食。

什么样的人适宜用祛湿健脾养生糊

1明朝御医陈实功用亲身经历说:服至百日,可轻身耐老。慈禧晚年更是每日食用,对年轻女性来说,可以消除色斑、粉刺、改善肤色,使皮肤光泽细腻。对经前乳房胀痛更有治疗效果。对部分妇科炎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适当的缓解月经不调的患者,比如月经量少以及月经推迟或者是闭经。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2这个方剂是调养脾胃的经典名方,许多专家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和四宝粥等,都是由此方延伸而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3山药、薏米、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尊为上品,经常食用有预防疾病、益智安神、祛除湿气、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

4淮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有腰膝疼痛、夜尿频多等肾虚症状的人群很适合用。

5此方里没有加入任何糖分,淮山药和薏米都是降血糖的食疗佳品,长期食用有明显降血糖的作用。

6都非常适用。培补您的血气,血气充足了才有抵御病症的资本。

海龙康健,与各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血两虚时该怎么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