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民办初中招生政策保持不变,仍然通过“电脑派位+自主招生”两种方式开展。
5月9日下午,万人“拼人品”的杭州市区民办初中派位如期结束,共派位录取人。
浙江在线记者作为媒体代表,见证电脑摇号派位的全过程(直播回顾:图文直播
杭州民办小升初正在电脑摇号!)、(杭州民办初中摇号结果出炉!最高派位比超8:1!今晚可查录取结果)23所参与摇号的民办初中校长于前排就坐,抽取摇号顺序,随机按下摇号指令数字,待所有学校摇号结束,每一位校长亲自领取现场打印的录取名单。
△23所参与摇号的民办初中校长于前排就坐
昨晚,家长们登陆杭州教育网进行结果查询。“坐等今晚8点,昨天晚上完全没睡好觉!做了很多梦,全都是关于摇号。”一位妈妈告诉记者,昨天她的焦虑已经达到了巅峰,“我们周围的家长朋友有人已经两天没有好好睡觉了。”
仍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习,为何被充斥的竟是焦虑与不安?一些自认为淡定的家长,也不禁想问问:“让孩子上‘理想的学校’有那么难吗?”
小升初是一条特殊的“神经线”
“要不要报民办初中?”“报哪所民办初中?”“接送还是住宿?”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一颗颗石子般漾起了小升初的水花,总是此起彼伏。
“六年级时,吹过的风都是焦虑的。”一位妈妈这样感慨。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引发周围一波家长的共鸣,“小升初就像是自己脑袋里额外生长出的‘神经线’。”
这条神经线,会随着孩子年级上升而原来越紧绷,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再“传染”至家长圈。
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换,转移到各种小升初群聊中,互相对比进度,到了六年级,“连孩子之间也会互相询问,今天谁谁谁已经定了可以上某某初中……所以你再迟钝,也能感受到这股氛围。”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孩子六年级上开始广泛混迹于各种小升初讯息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