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排卵期来了。明明是备孕的好日子,可是却突然出血了,恐慌!
别紧张,排卵期出血并不可怕,及时诊断,科学治疗就能改善。
排卵期出血是一种排除性疾病,是指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的疾病之后才能判断出的病症。
那么,排卵期如何界定呢?
对月经周期很准的女性来讲,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也就是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加上排卵日在内的10天。
而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生来说,排卵期就很难估计,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手段来测试,比如,基础体温监测、排卵试纸、B超监测卵泡等。
排卵期确定好,更利于排卵期出血诊断。那么,排卵期究竟为何会出血?
排卵期排卵会导致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得部分女性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撑,从而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引发女性生殖部出血。
那么,排卵期出血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时间一般在排卵期那几天,会持续三—五天。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轻微腹痛、腹胀、乳房胀痛、白带量多等。
当然,有些下腹疼痛,也有可能是排卵痛。要准确诊断出排卵期出血,必须要排除掉排卵期出血以外的疾病。
因为一旦诊断不准,可能会错过排卵期最佳同房时间,影响夫妻受孕,降低受孕概率。建议排卵期过后可以口服天然维生素E,通过改善女性宫内环境,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和数量,增加受孕几率。
生殖部位出血,有哪些疾病需要排除?
宫颈疾病
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前病变等,可能会引发不规律的阴道出血,如果刚好在排卵期就很容易造成疾病判断误区。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可以有效确诊疾病。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也会导致月经间期出血。去医院做个B超,可迅速了解子宫内膜问题,确诊后进行息肉切除手术即可。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本身的分泌功能和(或)结构异常时发生的症候群,还包括激素来源异常、激素受体异常和由于激素或物质代谢失常引起的生理紊乱所发生的症候群。如黄体功能不好、无排卵子宫出血等,都会导致出血,不过出血可能没那么规律。
一般可通过监测基础体温、黄体中期的孕酮水平等来诊断。
节育环放置过久
节育环放置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体内发炎,引发月经间期出血。医院取出节育环再治疗。
除了以上疾病,还存在诸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不规则出血的疾病,可联合症状进行具体诊断。
排除掉这些疾病,如果确诊为排卵期出血,可根据自身状况应对,排卵期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不稳定导致的,一般出血量少、时间短,偶尔一次就不用担心。如果反复出血且出血量大,就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