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拼西凑的“五一”中长款假期第一天,你是已经到达目的地,还是还在路上堵着呢?
不管是应对看不到头的塞车,还是宅家煲剧、看小说、玩游戏,零食都是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的不二之选。不想节后胖三斤,怎样才能挑选到好吃又不长肉的零食呢?
相信很多人在购买零食时,有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如果想要瘦,我建议你从今天开始,同时看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根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标签的配料要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越是靠前的配料,添加得越多。假如你很在意体重,建议你在挑选零食时,尽量避开配料表中糖类和脂类成分靠前的食品。
糖类成分包括:白砂糖、蔗糖、红糖、黑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果葡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淀粉等,各种浓缩果汁所含糖类也不少。
脂类成分包括:黄油、人造奶油、各种动物油、植物油、植脂末、植物脂肪粉,等等。
如果说配料表是给食品“定性”,那营养成分表就是给食品“定量”。想要了解一种零食是不是适合控制体重的你,最终还得看营养成分表。
目前,《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营养成分表必须标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及其营养素参考值(NRV)占比。
NRV是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假如某种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标注:能量为kJ/g,NRV为12%,那就意味着,当你吃进去g这种食品,就摄入了kJ的能量,同时满足了你身体一天12%的能量需求。其他四项同理。
很多朋友在计算食物能量时,用的是kcal(大卡)。这里告诉大家kcal和kJ的转换公式:
1kJ=1kcal*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营养成分表标注的是每g或每mL的含量,但也有一些食品标注的是“每份”。比如,酱油标注的是每15mL,薯片往往标注每份。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避免先入为主的误解。
学会了看配料和营养成分表,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选到自己想吃又不容易长肉的好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