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胡仁明教授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理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都是因为巨噬细胞极化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内毒素(LPS)偏高是炎症因子的重要来源。怎么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因子呢?最新研究发现膳食异黄酮(主要在大豆及相关产品)可能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和脂多糖合成、减轻炎症。
一、膳食异黄酮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
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研究来探索膳食异黄酮的益处,他们发现发现ISO(膳食异黄酮)饮食饲喂小鼠会促进其产生更多抗炎因子,可降低小鼠脑脊髓炎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研究发现:
1、采用无植物雌激素(PF)饮食的小鼠并逐步转换为富含ISO(膳食异黄酮)饮食,发现PF饮食小鼠有益菌(双歧杆菌)丰度减少,说明膳食异黄酮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生长;
2、观察到两组间脂多糖(LPS、内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存在差异,从ISO饲粮小鼠粪便中提取的LPS诱导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会产生更多的抗炎细胞因子;
3、从PF饮食转向ISO(膳食异黄酮)饮食可降低小鼠EAE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因此,研究认为富含异黄酮的饮食可以特异性调节肠道菌群的LPS(内毒素)生物合成,从而产生抗炎反应并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二、哪些食物富含膳食异黄酮?
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是一种弱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及其制品(豆浆、豆腐、豆腐皮、腐竹等)是人类获得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来源。异黄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有益健康。
三、膳食异黄酮还可能有哪些健康益处?
1、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缓解其症状;
2、预防、改善骨质疏松;
3、预防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4、改善女性性功能;
5、降低胆固醇;
6、预防早老性痴呆;
7、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大豆与豆制品是我们传统的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且素蛋白相对肉类蛋白来源有更多健康益处,现在又发现其异黄酮能显著改善健康。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要保持合理的豆制品摄入,每天摄入1-2两豆制品,有益健康。
四、哪些人不要多吃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