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桑德尔钱不该买什么m2rs5sqs
TUhjnbcbe - 2020/8/11 9:57:00

桑德尔:钱不该买什么


在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近2000人跟桑德尔一起公开讨论, 钱不该买什么 桑德尔在哈佛大学教授热门课程 公正课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桑德尔桑德尔新书《钱不应该买什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桑德尔去年夏天来了一趟中国。这个一直期待体验胡同的老美逛了北京,去了杭州和上海,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不过这趟旅行里他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医院里贩卖门诊号的*牛*。 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整个月的收入。在站着保安的楼道里,吆喝着兜售专家号的男人打破了医院的安静, 唐大夫,唐大夫,谁要唐大夫的号?风湿科的唐大夫 ! 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医院上演的这一幕,被这位偶然到访的细心教授记了下来。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所授的 公正课 现场录像在络上有过亿次的点击。如今,这个讲 公正 的教授开始转而研究 金钱 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明码标价,那么,钱到底可以买什么?翻开报纸看报道, 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 ;打开电视看新闻, 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 ;就连出门堵车时都能得到 温馨提醒 , 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 。他的朋友教育孩子,只要在接受帮助后写一张 谢谢你 的纸条,就可以获得1美元 奖金 。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拿来买卖。这种买卖逻辑不仅应用于商品上,而且正逐渐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桑德尔在他的新书里写道, 该是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 在这本书的白色封面上,一捆用红色牛皮筋捆起来的美元钞票站立在副标题 市场的伦理底线 旁边,而中央则用大号字写着让这位教授困扰已久的难题 《钱不应该买什么》。有钱就可以不排队吗?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只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东西没多少了。 桑德尔开门见山这样写道。这位哲学教授发现,现在想要发掘 钱买不到什么 的答案,越来越难了。过去15年里,他一直在潜心收集资料,跟钱有关的新闻塞满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五花八门地写着,在当今时代,钱可以买到什么。答案丰富得惊人:只要你肯出钱,你可以在南非射杀濒临灭绝的黑犀牛,也可以请别人做代孕妈妈,还可以让孩子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即使不上课也能换取一个 荣誉学位 证书;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的指标,换取污染环境的权利,国家可以掏钱雇佣私有*队,替自己的公民去战场上冲锋陷阵 在桑德尔读高中时,这一切都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时候,他的同学如果因为获得好成绩而得到家长的金钱奖励,还会成为大家私底下议论纷纷的负面话题。而现在,美国许多学校宣布,如果学生成绩提高,可以获得相应的金钱奖励。看上去,在这个 钱的时代 ,有钱似乎可以买到一切。在香港,多花一倍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地铁 头等座 ,那里人少宽敞, 连播放广告的声音都柔和很多 ;而在机场排队等待安检,只要掏钱就能直接进入 快速通道 。在美国游乐园门口也赫然贴着告示: 只需149美元,就可以直接插队排前面,马上享受每个项目的乐趣! 这样花钱买来的插队服务打破了排队的规则。以前排队意味着 先到先得 ,而如今它信奉的却是 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为了避免由此引起排队者的不满,很多游乐园还提供贴心的插队服务 他们会让插队者从后门或者旁门进入,如果不得不从队伍中间加塞儿,他们还会指派一位工作人员 保驾护航 ,护送你去插队。 如果有钱的优势只体现在他们能够购买游艇、赛车或者去好地方度假,财富不平等倒也还不会显得那么扎眼。 桑德尔评论说, 但是,当金钱可以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治影响力、更好的医疗措施、安全的居家环境、更好的学校,这种财富分配不均就会显得异常突出。 这种感受,在他短暂的中国之行中特别突出。在这里,花钱可以看病插队几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医院直接开设了 特需窗口 ,多掏200块钱,病人就可以提前见到他们的 唐大夫 、 李大夫 或者是 王大夫 。不愿排着长队通宵达旦等待挂号的病人可以从票贩子手中买号。这些专业出售插队权的小贩在熙熙攘攘的挂号处分发自己手写的名片,信誓旦旦地许诺,可以搞到任何一个大夫的门诊号。 想在中国看病?先富起来再说吧! 美国媒体评论这么写道。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里,这位偶然到访的哲学教授看到了一个严肃的伦理命题:应不应该允许病人购买提前看病的权利,仅仅因为他们可以负担起这笔钱?社会能不能允许这样的交易,只要有钱就能达成目标?如果有钱就能买,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富人有机会比穷人买到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在危机状态下,例如雪崩、地震等,富人则有机会用钱买更多物资,获得更大的生存可能。 当钱能买到一切的时候,有钱就变成最重要的大事。 桑德尔说。就像在中国,每逢春节假期前,有钱人可以买高出票价本身几倍的*牛票,而无力承担的人只能出现在火车站售票口,在寒风中裹着大衣熬夜排队买票。可是,对于金钱权力的不满,似乎最多也只表现为牢骚。 曾经,游乐园是全世界最平等的地方,可惜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桑德尔在书中引用的评论这样抱怨, 想当初,每个度假的家庭在门口都要不加区别,民主地排队。


  在我们的时代,金钱获得全面胜利。几乎一切都可以贴上价签随意出售。 桑德尔写道, 人们只是抱怨两句,发发牢骚。但是我们需要严肃的讨论,就像是你参与讨论*治事务一样,我们应该认真公开辩论,钱不应该买到哪些东西。 让有钱人大获全胜,进入一个彻底的 钱的时代 ?桑德尔所期待的公开辩论还没开始,他自己反倒先沦为金钱时代的一枚棋子。他在日本举办讲座的时候,由于想要听的人太多,原本免费的门票被拿到上拍卖。最后,这位著名教授发现,台下听众很多是花了500美元的高价才进来的。于是,这场主题为 公正 如何做才是对的 的演讲不得不这样开场: 票贩子倒卖门票,这样做是对的吗? 先不管对不对,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在美国,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莎士比亚身上。纽约公共剧场原本计划举办免费露天演出,却被票贩子瞅准了目标,他们早早地排队抢免费票,再以125美元的价格转手给那些没时间排队的观众。主办演出的剧场显然认为这是不对的。他们的发言人板着脸站出来回应: 请不要这样做,这样有悖于莎士比亚的精神。 可是,支持的声音说,从票贩子手中买票只不过是用金钱换取了排队等待的时间,这有什么错呢?桑德尔开始尝试跟身边每一个人讨论这件事,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也包括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主管财经新闻的他的学生。他甚至会在吃晚餐或者全家郊游的时候,饶有兴致地跟自己的两个儿子亚当和亚伦辩论起来。这位哈佛哲学教授拿这个问题去询问自己的同事、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曼昆是经典经济学教材的作者,《曼昆经济学》在全世界销量逾百万册,教出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也教出了央行货币*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结果,曼昆非但没有批评插队行为,反而分析其为 自由市场的优势所在 , 这种差价行为是对资源的有效分配 , 让有意愿付钱的人享受到了相应的便利 。即便激烈争论也总是儒雅微笑的桑德尔并没有当面提出异议,但他在自己的书中用严谨的句子争辩道:这种交易会带来一个恶果 不平等, 当钱可以买到几乎一切时,那些没钱人的日子就会变得愈发难过 ,这样下去,有钱人会大获全胜,我们会进入一个 钱的时代 。事实上,对于 不平等 的焦虑,常常如同针尖一样刺痛公众的神经。今年7月,中国的络上,一条 深圳地铁将设VIP车厢 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种 票价翻倍保证有座 的安排非但没有让乘客满意,反倒惹得他们愤愤不平, 怎么,地铁也要搞三六九等? 在访问北京的当天晚上,桑德尔到清华大学演讲时,把关于钱的伦理困境扔给了台下的中国学生。这位教授风靡全球的 公正课 有一个固定套路 在富丽堂皇的哈佛讲堂里,他会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再抛出尖锐的伦理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寻求对策。这一次,他对着挤满整整一间阶梯教室的中国面孔问道: 假如发生了雪灾,每个人都需要雪橇铲雪,商店能不能加价把雪橇卖出去? 和热闹的哈佛讲堂不同的是,底下的学生大多选择沉默。桑德尔竭力地寻找台下有回应的目光,却屡屡失望。台下的学生只是默默地举手投票,90%的人支持加价。一个反对加价的女生站起身,紧张而飞快地答道: 我觉得这不公平,这是在帮助富人,伤害穷人。


  假设你是店主,现在只要加价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你会怎么做? 桑德尔追问她。女生稍稍犹豫了一下, 我会加价。


  如果卖的不是雪橇而是饮用水,你也会加价吗? 桑德尔问。 我会的。 女生迟疑地回答, 因为这可以平衡供求关系 桑德尔无奈地咧嘴笑着说: 可就在这个讲座上,你刚刚还说过你不同意加价,你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女生似乎被问住了,结结巴巴地说: 这不公平 但这很难说 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 我认为这不公平,但是可以接受。


  这真太有趣了。当我在加拿大、德国和瑞士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绝大部分的人都反对加价,他们觉得这既不公平也不可接受。 桑德尔看着台下沉默的学生,笑了起来, 现在我明白了,看样子,中国真是无可否认的 市场经济 。

1
查看完整版本: 桑德尔钱不该买什么m2rs5s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