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手艺人之互动篇手艺人巧手描绘精彩生活
TUhjnbcbe - 2023/3/26 20:30:00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小时候,手艺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手艺人的认识也更日常,更直观。衣服需要裁剪,家具需要打造,锅钵需要补缀……造物主把灵气更多地吹入手艺人的手指,他们就凭借双手,做漂亮衣服,缝精巧布包,剪美丽窗花,还能用块泥团儿,捏出似能呼吸的小猫小狗,只需一把削笔刀,就能将木头刻成人像,让白萝卜开出月季花……

晓青母女的刺绣人生

刘淑萍(武汉)

几年前一个夏日逛街,在一间整洁雅致的店铺里,我看见几个年轻女子聚在一起刺绣。屋里没开空调,只有两台壁扇低速而安静地旋转着。女子在飞针走线中享受着娴静安逸与世无争的惬意恬淡,那场面很古典很温馨。有人问,要点什么?我说,买毛线,倒被你们的刺绣吸引了。她说,毛线有,在那边,您随便看。

女孩的话客气随和但不带一丝讨好,不像别的店铺一见顾客进来便紧贴身边阿谀逢迎。那天我需要的毛线还没进货,其中一人便对我说,周日就会到的,您要是有时间,过来看看。

周日我就过去了,那天只有她还在上班,我见到了她精美绝伦的刺绣。攀谈起来,被她传奇的人生故事所打动。她本是性格内敛外表一般的大龄剩女,被父母拉去参加相亲活动。面前坐着一位优秀的男孩,她有些忐忑,说自己别无所长,只是喜欢十字刺绣。随后,男孩去她家里,看到了她编织的针脚细致的十字绣手工毛衣,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老式丝质绣品,玫瑰的艳丽,月季的灿烂,梅的冷峻,兰的淡雅……他不禁被这个心灵手巧兰心蕙质的姑娘所打动,给她发来短信说:“我喜欢你的刺绣,喜欢刺绣的你。”

剩女的心荡起涟漪,她织出了精美的作品,也绣出了美好的生活,不仅收获了爱情,还在独具慧眼的男孩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十字绣店。原来她是这家店的店主,她叫晓青。

那天晓青跟我说,跟她一起刺绣的人其实有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做这个,刺绣只是她们调节生活修身养性的第二职业。王琴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但在一次考评中败给了竞争对手。她郁闷、烦躁,食无味,夜无眠,几天下来,人竟瘦得变了样。朋友开导她,请她去家里玩,她看到朋友用各种颜色的碎布踩着缝纫机,拼出了漂亮时尚的DIY挎包和拼布被子。她惊呆了,说好美,都可以送世博会展览了。随后她也跟朋友学起了踩缝纫机,心无旁骛,内心一片宁静和温馨,郁闷和烦恼随之烟消云散。她感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缓解了压力,平和了心态,同时体会到生活丰富多彩的美。再后来,她也加入了晓青的刺绣。

后来,我又一次来到晓青的小店,在那里,我见到晓青的母亲,她来自农村。晓青说母亲除了做些农活,一直没丢弃擅长的剪样绣花。她是村里有名的能干人,她剪的花样,有枝有叶,有花有朵;她纳的袜底,骨朵含苞,花开艳丽。虽然这些现在都已不时兴,但真比机器制作的袜底结实耐用得多。晓青夸母亲说她现在改做各种手制布鞋,包括单鞋和棉鞋,隔段时间,她就挑一担来到城里卖,十分俏销。

走出小店,我听晓青轻唱绣荷包:“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郞要自己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歌曲中透出的柔情蜜意,让我陶醉了。

盘扣的味儿

鲁珉(宜昌)

盘扣也叫盘花,是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的纽扣。盘扣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成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一件衣服,盘扣就是亮点。

每次回老家,我总是喜欢先在老街上逛逛,去老街上最负盛名的盘娘家。盘娘是绣盘扣的高手,只有做盘扣的技艺达到很高程度,才被称为盘娘。

老街上不论大人小孩都知道,即使是外地人问起盘娘,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她。我也一样,每次回来,总是喜欢看她戴着老花镜,静静地坐在木门槛前,旁若无人地做她的盘扣,就那一瞬,心也就回到老街了。

盘娘家从前是老街上的大户。盘娘本姓王,叫王玉琪。嫁到老街张家时,一条街的人都去张家吃喜酒。那天,送亲的人一溜好长,看得到头看不到尾。这样的排场老街上是绝无仅有的,最惹人的还是新娘和送嫁女人身上衣裳的盘扣,据说全是新娘亲手绣的。于是,老街上的女人们全都拥进张家,抚摸着那些精美盘扣评头论足,啧啧称叹。

这也难怪,玉琪是土家族姑娘,一手好绣活是必需的。但能绣到她那个水平,可能不多。玉琪嫁到张家,就称为张嫂。只是张嫂的盘扣技艺太高超了,于是街坊都管张嫂叫盘娘了。这也难怪,张嫂的盘扣,用老街上的女人的话说是活灵活现。比如盘的一只蝴蝶,就是与别人的不一样,那蝴蝶好像就要从衣裳上飘逸飞走。或是盘的一只蜻蜓,就如停落在胸前,活灵活现。

后来,衣服不需要盘扣了。可盘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除了会盘扣这些针线活外,也做不得别的什么。不能做盘扣了,生计就出了问题。家大口阔,靠老公在镇上铁业社的微薄工资养家,自然难够一家子吃穿用,于是盘娘悄悄在老街上的缝纫社接些零活做。那年头衣服都是新式纽扣了,很少有人穿那种对布襟衣服,也就不需要盘扣了,更没人穿那绣着盘扣的旗袍。于是就锁扣眼、做包扣、缝裤边,接点缝缝补补的活。

盘娘靠着自己的手艺贴补着家用,拉扯大了六个孩子。后来,孩子们都自立门户,在省城县城安了家,可盘娘依然住在老街上那间旧木板房里,还是终日给人家锁扣眼、缝裤边,也偶尔帮人绣个花围巾,或是给市里的艺术团绣些演出服,上面当然少不了那惹眼的盘扣。

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顺畅,盘娘的几个儿女都要接她去城里养老,可盘娘却舍不得老街。盘娘重新拾起了绣花针,绣些挎包、围巾、搭肩,在旗袍上绣一只只漂亮的盘扣。接着,变着花样在所有绣品上都绣上盘扣,那些绣品便多了些许韵味儿。挂在门前,不时有游人买走。到老街买盘娘绣品的人越来越多,老街也因盘娘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一天,突然有人登门造访,说是市里调查登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盘娘的技艺理应是全市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还专门给盘娘的技艺取了个“峡江盘扣”的名字,请她把各种有代表性盘扣各绣一枚,放进县里的博物馆。

盘娘又开始忙了。市里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在全市招了十几个喜欢盘扣的姑娘,跟着盘娘学习“峡江盘扣”。盘娘也是满心欢喜,“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不然,我这手艺就要带到棺材里去了!”

盘娘其实只上过几年私塾,识字不多,也不懂画画,所有的盘扣花样都藏在她心里。绣的时候不需画图,心到手到。先绣一个枝条,扣尾很快就会变成了一朵怒放的梅。盘娘说,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心里头都有无数个图案。

今年春节回家,照例先去了老街,发现盘娘的房子大门上挂了块“峡江盘扣坊”牌子,里面有几个年轻姑娘在盘扣。只是没有看见盘娘。我问:“盘娘呢?”其中一个姑娘说:“盘娘走了,就在腊月十三。”“那这峡江盘扣坊呢?”“盘娘说,她走了,盘艺不能走。这个盘扣坊,是她留给老街的礼物。”

我久久凝视着那块牌匾,仿佛闻到了缕缕的中国味儿,正从那匾里溢了出来。

本色糕老大

蔚新敏(保定)

发小聚会,选在糕老大的店,每人一盘熟梨糕,咂摸旧时味道,叙说陈年旧事,温馨和谐。中途有人打电话来,要加入,告知在糕老大,他说一会儿就赶来,不用费劲解释过几个红灯,糕老大是我们城市的一个坐标,谁都知道在哪儿。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久了,就是坐标了。

糕老大今年七十八,在税务角卖熟梨糕已经六十五年,认识他的人已经老少好几代。糕老大的摊位从担挑到小竹车再到现在雅致的门脸,他的熟梨糕的味道不断更新,但是他的手艺始终最正宗最本色。

糕老大做熟梨糕的托,最初用的只是大米,从南方购进,这种米磨成粉没有胶质,做成熟梨糕松软可口。后来糕老大还用杂粮做托,黑米的、玉米的、草莓粉的等,五颜六色,这是糕老大的一大进步,改变了几十年只做白色托的历史。

说起熟梨糕的制作过程,糕老大说,很简单,磨好的粉放置在木甑中,上锅蒸一分钟,抹上酱就可。可事实上,糕老大的熟梨糕很不简单。

糕老大的酱是亲自加工的,以前是红豆沙的、绿豆沙的、白糖的、红糖的,很单调,后来,他从卖糖葫芦师傅那儿受了启发,用橘子、苹果、菠萝、草莓、黑芝麻做酱,别有风味。糕老大熬酱只用水和白糖,熬出黏稠了加入水果,不加添加剂和防腐剂,熬好后,酱腌两天,水果和糖的味道彻底融入,才开始卖。

有人跟糕老大出主意,什么酱都能用色素调出来,颜色还亮,味道更纯正。糕老大反驳说,假的再纯正,也骗不了食客的味蕾。

糕老大很讲究,木甑都是老杉木,有人建议他用不锈钢的,好刷洗,耐久。糕老大说,木甑做出来的,有天然木香,任何高级的容器都比不了。

这些是造就糕老大熟梨糕一直被人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的理由。

糕老大本有个弟弟,哥俩以前都做熟梨糕,分家的时候,弟弟嫌这个太麻烦,就转行做了元宵和年糕,正好糕老大喜欢熟梨糕,他就跟弟弟挨着卖。弟弟的年糕和元宵用的糯米不黏,不好吃,没人认可,很快关门大吉。糕老大就拾起了弟弟这摊子,让孩子们干,租了一个门脸,开个糕店,元宵和年糕儿子负责,糕老大还是制作自己的熟梨糕。

儿子的生意比糕老大要好,儿子精明,跟大超市挂钩,元宵和年糕销量大,效益不错。但是,儿子要改革糕老大的熟梨糕,让在网上卖,雇人加工,冷冻或者真空,糕老大不同意,他说不是为了赚钱,他就是不卖这玩意也饿不死,他就是喜欢慢慢加工,一个个递给顾客,再看他们幸福吃的样子。

糕老大,和他的熟梨糕一样本色,这也正是一个纯粹手艺人的职业操守和幸福所在。

(燕赵都市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艺人之互动篇手艺人巧手描绘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