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物资源打造精品展览
博物馆坚持“三贴近”?熏是博物馆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三贴近”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成为衡量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尺度。更新办展理念,整合文物资源,努力打造精品展览,是浙江省博物馆贯彻落实“三贴近”精神的重要举措,在近几年的办馆实践中,也尝到了甜头。
打造精品展览 创造品牌效应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阵地和窗口,是我们贴近群众,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博物馆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树立新理念,尝试新模式,立足本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打造精品展览,创造品牌效应。
为了响应浙江省省委、省*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凸显浙江“文物之邦”“美术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浙江省博物馆在新世纪初,相继推出了“世纪经典――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特展”和“世纪精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两个系列,共计24个书画精品大展。目前,“世纪经典”12个书画精品大展已全部完成,“世纪精华”12个书画精品大展也已经完成其中8个。由于展览较好地做到了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相互统一,因此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现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这两个系列展览已成为国内有规模有影响的品牌展览,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精品工程,国内的一些博物馆也开始仿效我馆的做法,强调展览的精品化,系列化。
进行展品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即便是收藏极为丰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其藏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举办各类展览的需要。浙江省博物馆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因此,在立足本馆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交流、展品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是我馆举办各种精品展览的有效途径。
2002年,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和日中书法实行委员会联合主办了“日本珍藏吴昌硕作品暨沙孟海、青山杉雨书法联展”。该展览精选了日本友人珍藏的吴昌硕先生和沙孟海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以及日本书法界泰斗青山杉雨先生的作品,总计189件。开幕式当天,包括青山杉雨夫人在内的近百位日本来宾出席并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充分展示了中日两国的书画艺术成就,是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盛会。
除了引进展览,联合办展也是我馆举办展览的一种重要形式。2004年10月30日,由南京博物院、台湾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和我馆共同主办,以及山西省晋城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砂壶汇赏――全国出土紫砂茗壶、南京博物院藏紫砂茗壶、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紫砂茗壶联展”,在我馆隆重开幕。这次“紫砂汇赏”联展的展品由全国考古发掘、国家馆藏与民间收藏三个方面的近百件明清时期的紫砂茗壶所组成。
把握有利时机 打造四大特展
为配合“七艺节”的展览展示活动,我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制作,于2004年9月如期推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展览展示重头项目:“旷世墨宝――浙江馆藏唐宋元明书画珍品大展”“百年回眸――浙江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展”“画之大者――*宾虹艺术大展”“越*――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大型文物展。这是浙江省博物馆针对自身优势、结合近年来策展、办展的工作实践,贯彻“三贴近”精神,积极探索陈列展览新路,彰显地域特色,弘扬优秀文化的再次尝试。为了办好四大特展,浙江省博物馆紧紧把握浙江省筹办“七艺节”这一有利时机,争取各级领导和相关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调集了馆藏和浙江省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千余件文物、艺术精品,荟萃了浙江收藏的书画国宝,展现了古越文物精华,受到了普遍好评。
四大特展开幕后,“观者如云,人潮涌动”,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文物艺术爱好者、普通百姓、学生等接踵而至,甚至国外及港台的观众也专程赶来参观。据统计,仅从2004年9月12日至10月16日,参观人数就达22万人次,得到了各方面观众的普遍好评,盛况空前。为增强展览效果,我们还适时推出了配套的展览特集和明信片,这些出版物图片制作精美,文字深入浅出,深受观众欢迎。
利用社会资源 扩大宣教功能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不仅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公众的需要。博物馆要运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认真做好陈列展览及其相关工作,使博物馆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浙江民间收藏较为发达,其收藏规模和水平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因而正确引导浙江民间收藏朝着合法、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对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2003年6月以来,浙江博物馆与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每日商报》共同合作,以宣传《文物保护法》为宗旨,先后推出了义务为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鉴定咨询服务的“鉴宝斋”活动和“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鉴宝’活动”。期间,组织省级文博单位专家100多人次参与了持续近半年的面向民间的义务“鉴宝”活动,进行了综合和专题性“鉴宝斋”活动4场,电视实况转播鉴宝会活动1场,鉴赏专题讲座3个,还赴绍兴、宁波、温州、临海等地进行义务巡回鉴宝活动。在当地博物馆的协助下,约有5000多人的2万多件收藏品得到了专家的义务鉴定和咨询服务。由于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家有宝藏――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和“浙江省博物馆之友?民间收藏论坛”,并特邀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专家,从大展珍品中评选出 “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珍品” ,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对此作了近3小时的“十大珍品”揭晓实况转播,把这次义务鉴宝活动推向高潮。在上述整个“鉴宝”“显宝”“寻宝”“展宝”和“评宝”过程中,我馆以自身的优势和品牌,在为民间收藏提供义务鉴赏服务的同时,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民间收藏、媒体等社会资源,形成了博物馆、收藏者、媒体、社会公众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浙江省博物馆还经常组织开展与展览有关的各种活动,使展览的展示和宣教功能得到进一步延伸。例如,为了向浙江省广大观众展示浙江先人――於越人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我们在2004年12月推出了“越*―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大型文物图片巡回展。该展览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文字和照片,展示了於越人经济本位的价值取向、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尤其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既是“越*”大型文物展的延伸,也是我馆扩大宣教功能的一项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