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小寒晓日初长,寒梅吐蕊 [复制链接]

1#
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节气习俗绘图/宣传科喻婷)

.1.5星期三

17:13:54

农历十二月初三

辛丑年年

辛丑月戊午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经°。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气候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在北方,如北京,小寒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黑龙江、内蒙古和*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以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养生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与冬令之气相应。小寒之时,应调肾固本,以保精养神。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少言懒动。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宁神定志,淡泊乐观,勿劳神忧事,勿情绪过激。

起居运动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寒。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增强御寒能力。此外,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但小寒节气的运动要注意适度,一是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活动必须要做,还须注意,运动不要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饮食调理

小寒是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如糯米、板栗、淮山、大枣等。需要注意的是,滋补食物易碍脾滞胃,因此要加以克制,饮食有节、膳食均衡,才有助于保持消化系统功能正常。

冬令养生之膏方进补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春打虎”,秋冬季节用膏方进补,具有补虚扶弱、防病治病等作用。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如处于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身体虚弱时,都可以采用膏方调治。膏方进补的最好季节是冬季,其他季节也可服用。但进补需辨证施膏、因人而异,具体使用一定要经资深中医师辨证开方,切不可一人一方,随意使用。

膏方保健主要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失衡的人群,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质虚弱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常见的有:

1.体质较差慢性病患者:秋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消化系统的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饮食无味、体质虚弱消瘦、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咳嗽、肺心病、慢性咽炎、鼻炎及过敏性疾病等。

2.亚健康人群:此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因为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加上熬夜、应酬、少运动等生活饮食习惯日积月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表现为肥胖、疲倦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机体不适表现,这就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3.希望强身健体的老年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膏方来进行调补: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如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性便秘等疾病的调理。

4.女性人群:女性常出现气血亏虚,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冬季通过对脾胃的调养,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同时对女性常见疾病可以进行调养和治疗,如月经不调、女子不孕、产后体虚、更年期综合症、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内分泌紊乱、皮肤色斑、容颜早衰等。

5.儿童:对小儿可根据生长需要适当进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尤为适宜。

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

7.备孕人群:如果体质较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膏方来进行调补。

来源:江西中医医院(医院)

编辑:周芸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