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昶善堂三伏贴,开贴啦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湿疹医院提醒患者避免湿疹加重 - 爱尚生活网 http://www.rjvip.cn/xiaofei/1461.html

冬病夏治,机不可失。昶善堂三伏贴开贴啦!

众所周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重在“治未病”,而冬病夏治就是其中的典型。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三伏贴),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伏贴是什么?怎么贴?什么时候贴?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别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三伏贴”。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顾名思义,是三伏天才贴的药物敷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三伏贴正是利用药物借助天势,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解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减轻在冬季因寒冷而容易发作的病情,因此三伏天贴三伏贴是“冬病夏防”、以热制寒的最佳时机。进可促进机体康复,退可固补耗损阳气,实现有病治疗、无病固本、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目的。

适应症有哪些?

每年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贴,它不止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很多上班族也适合。比方说,每到冬季,很多人的老寒腿容易发作,膝关节隐隐冷痛,不能灵活屈伸,也有抵抗力差的年轻人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咳嗽等等,都适合贴三伏贴。

具体适应症有:

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3.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面瘫、中风偏瘫等。

4.小儿疾病:体质虚弱,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5.妇产科、泌尿男科等疾病,如女性月经不调、宫寒、更年期综合症、痛经、月子病等。

6.各种痛证: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关节炎等。

7.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身体及四肢寒凉怕冷、冻疮等。尤其适用于易反复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

具体有哪些功效?

三伏贴是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中药材炮制而成,这些药物性能温通,功效可达人体五脏六腑经脉,有驱散久积阴寒湿邪,恢复人体阴阳气血畅通的功效。针对敷贴的穴位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说:

天突穴:宽胸理气、通利气道、宣肺化痰。

膻中穴:通畅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

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足三里: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肺俞穴: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膏肓俞:运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

定喘穴: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内关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药物敷贴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而能够保护脏腑,并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

怎么贴?

三伏贴疗法3年为一个疗程,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疗程。每年分为四个阶段,即伏前加强、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贴敷4—5次,每次根据病情辨证贴敷4-6个穴位。儿童每次贴0.5~2小时,成人每次贴2-4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进行适当调整。

人人都可以贴吗?

不是的,以下患者不适合贴:

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严重皮肤病者;

疾病发作期、发热、出血、咽喉发炎、两岁以下幼儿、孕妇、女性经期(量多)、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

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患者、贴外用药容易过敏患者等。

还有人为了效果更好,贴上很久都舍不得取下来,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还会造成皮肤灼伤,所以贴敷时间适当即可。

提醒一下

贴敷后有些患者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伴轻度瘙痒,或起少量水泡,均为药物渗透皮肤后的正常反应,这是中医发泡疗法的表现,疗效并不会受到影响,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禁止抓挠,可用碘伏涂于患处,预防感染;如果伴有瘙痒难忍、疼痛、灼热等感觉,应立即取下贴敷药物,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个体穴位敏感所造成,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大水泡、红肿、溃烂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

在治疗期间,需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宜清淡,忌辛辣、发物,如辣椒、大蒜、海鲜、香菜等,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食物,不饮酒。

特别提醒: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时间与收费

贴敷时间

伏前:07月06日——07月15日;

初伏:07月16日——07月25日;

中伏:07月26日——08月14日;

末伏:08月15日——08月24日。

三伏贴收费

原价三伏(四次)共80元

大病门诊签约者免费

普通门诊签约者半价

当天签约门诊者免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