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吃糖就能月瘦10斤你可能想多了 [复制链接]

1#

马上又(可以放假尸躺)到端午节了,大家敞开肚子吃粽子了吗?

看看这诱人的光泽

恨不得穿过屏幕一口咬住!

但烧麦此刻一点也不馋

因为手边就有公司给我发的粽子!

好吃又好看

氛围感拉满

忍不住给各位炫耀一下

当然,每次这种例行节庆一到,固定节目当然是咸甜党们在中华美食江湖的battle时刻!

咸粽党:我们的馅料丰盛,肉嫩味鲜、肥而不腻,入口油香四溢,端午餐桌上妥妥的C位!

甜粽党:口感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再有豆沙、红枣、干果等佐料辅助,甜粽子不能输!

但烧麦想说,你们尽管争,因为无论是咸肉粽还是豆沙粽,他们都逃脱不了是糖的命运!

欸?咸粽子也是?

明明我吃的一点都不甜

哪里有糖啊?

没想到吧,来来来,板凳搬好,记笔记的小手随时standby,下面就听烧麦来给大家强行科普一波!

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有糖,不能简单用口味来决定。我们都知道吃糖会容易让人长胖,其实糯米也是糖,只是类别不一样而已。

比如咸肉粽的原材料——糯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属于复合糖类,是最先被人体利用消耗的能量。

人体摄入之后,通过消化吸收,会被转化为葡萄糖,然后给我们人体提供能量,但维持不了多久,血糖就会下降,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如果我们消耗不完,多余的葡萄糖都被储藏起来,变成糖原或者脂肪储存起来,让你越来越胖。

碳水作为三大营养素,在食物中无处不在,也是我们摄入糖的主要来源:

比如游离糖属于简单碳水,进入人体后可以被身体快速利用和吸收。像甜食、饮料里的糖就是游离糖,我们平时所说的抗糖,需要抗的就是这部分的糖。

游离糖包括有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以及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玉米糖浆和果葡糖浆等甜味剂。

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这样对健康更有好处。

淀粉也就是多糖,属于复合碳水,相较于游离糖来说,在体内分解消化的时间比较长,但同样也会变成糖。

淀粉类碳水通常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咸甜粽子,还有米饭、面条、馒头、红薯、土豆等等。

糖,在生活中随处埋伏,我们每天摄入的糖远比想象中多得多。据全球权威科研期刊《自然》的一篇论文介绍:摄入过多精制糖,会抑制体内产生“饱腹感”的激素,让你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热量,造成肥胖,导致代谢异常。

所以很多减肥er对此深恶痛绝。近年来也刮起了一股“抗糖”“戒糖”的风潮,吃抗糖丸,喝无糖饮料,简单粗暴让糖从他们的人生中一键删除。但这样真的健康、不长胖吗?

前段时间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

这个标注的确会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糖的种类很多,按照结构大体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多糖等。乳茶有奶所以里面必然有乳糖,是我们较常见的双糖,会被加在饮料、咖啡和甜品中。

除此之外,无糖饮料为了好喝,会用“代糖”来代替原来饮料中的糖,“代糖”虽然甜,但是热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喝这样的饮料确实没什么负担,再加上无糖饮料中开始添加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愈来愈多的人渐渐抛弃普通饮料,转身投入无糖饮料的怀抱。

在口感上,无糖饮料已经尽量做到了与普通饮料相当,但是人工甜味剂确实没办法和天然的糖相比。

而像零糖气泡水、零度可乐等饮料中添加的天然甜味剂,成本却又不低,如果是很在乎口感的朋友,无糖饮料就不太适合你了。

至于代糖的副作用,专家们一直都有争论,烧麦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过量饮用就没事,但也不排除喝了代糖类饮品后,身体会更渴望摄入糖分的可能。

经常摄入代糖食品,会让你产生:“恩!这个食物低糖低热量,我可以再多吃一块”的心理,让你越吃越多,同时会让你对其产生依赖,造成糖上瘾,并且有可能打乱食欲和味觉的调节。

所以无糖饮料适合解馋时来一瓶,但是想用它完全代替普通饮品或者当水喝,缺点还是很多的,还是不要贪杯哦~

至于有的小可爱还很疑惑为什么点了无糖饮料,却还是瘦不下来,那么推送的第三篇文章都答应烧麦去看,不然你坚持戒糖还白白长胖了几斤,不要怪我还没告诉你

很多人会把市面上抗糖产品里的功效等同于戒糖,反正就是不碰糖。但说得更准确一些,商家所说的“抗糖”主要抗的是人体内糖基化代谢反应(学名「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AGEs。

糖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爱下厨的小可爱应该知道,在烹饪红烧肉撒糖上色时,高温环境下肉的表层就会变成灰褐色,这个时候就发生了糖化反应,褐色物质就是因蛋白质和糖结合生成AGEs。

糖化反应也在我们体内每天发生,有些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果你摄入的糖过多,超过免疫系统能处理的范围,只能堆积在体内,还一不小心和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发生反应,就可能会导致皮肤衰老、长痘、暗黄等。

这就让一些商家瞄准商机,推出抗糖丸、抗糖片、口服液等产品,并且在市场上大肆鼓吹功效,但实际上这些并不能抗糖化、逆转衰老,目前也没有哪个抗糖产品是通过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

想要抗糖,吃抗糖丸没有用,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少吃含有大量添加糖的食物和AGs含量高的煎炸食品,就能减少体内糖化反应。

并且市面上很多抗糖丸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一些抗氧化物质、植物提取物等,你吃多点蔬菜水果,效用没什么不一样。

综上所述,我们饮食上对待“糖”不用一刀切,平时酌情食用碳水化合物,偶尔喝瓶无糖饮料解馋,抗糖丸就别浪费钱买了。

当然,爱吃糖本就是天性使然,它不仅能让我们享受味觉欢愉,还能释放多巴胺,让人快乐无忧,所以就算偶尔偷偷放纵一下也无妨——

比如这个端午节,趁着节日的由头,放心吃几个粽子,恣意庆祝一番后,再全力以赴挥洒汗水,燃烧热量,尽兴享受PlayHard,WorkHard的出“粽”人生~

最后,烧麦在这里预祝大家端午安康,拥有一个美好惬意的假期~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0糖0卡0添加”,是健康密码还是营销噱头?》,果壳,-04-21

图片来源

soogif、pexels、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首发于云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