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个糕粑上,就能窥见贵阳的主要农作物良 [复制链接]

1#

糕粑类食物,似乎在哪都非常常见,别说你的家乡就难见,只是在名称上可能不会叫什么粑。

粑,原指粘在锅底的米锅巴,后延伸到饼类食物。但具体到生活里,就是指用糊状的农作物制成的软和的固体糕点成品,就称之为粑。

贵阳的主要农作物,都可以体现在一块小小的糕粑上。不信的话,看下去吧。

洋芋粑

对于洋芋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会觉得陌生,没有土豆、地蛋、薯仔、马铃薯、山药蛋来的亲切。

但是土豆,还真的是“洋玩意”。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刚来时还是皇室专享,清朝时才逐渐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贵阳人爱吃土豆,也会种土豆。

贵阳的威宁县出产全贵州省最好的土豆。

自然而然,贵州人对于炒土豆这件事,有话说。

用来做洋芋粑,是贵阳人对于土豆的诠释。

蒸熟的土豆去皮捻成糊泥状,用一个圆形模具定型。调味上,极简就只用盐巴,简单勾起土豆自身的香甜;复杂些,追求复合的味道,就加些胡萝卜碎、葱花,下花椒末,辣椒面等等,调出个喷香的味道来。

再下锅煎制或炸制。小火慢着煎炸,一个个圆滚滚的土豆饼就在锅中不停的翻滚着,直到滚出金黄诱人的色泽来。

表皮薄薄的一层土豆淀粉被油洗礼过,变成酥脆的薄皮,世界上最薄的薄饼都不及这层酥皮薄。

咬下一口,先是脆感,像上面的酥皮一瞬间碎成了数不清的小碎片,油香味在口中绽开。

后就是土豆的绵密感,清香的土豆泥化在你的口中,淀粉转化的麦芽糖提供甜味,越咀嚼越甜。

最后就是调料味,混合的调料使得整块洋芋粑变得喷香,弥补了单调。

整块粑松软绵密与酥脆油香完美结合,或许洋芋粑不是有格调的食物,但它是让人轻松获得快乐的美食。

米豆腐

米豆腐的名字里没有粑,但是它也是从糊状谷物转化得来的,用磨碎的大米加碱制成。

贵州的大米在全国内都排得上名号。贵州多山,山区温差大,水稻的淀粉容易积累,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使得浇灌水稻的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

这样的大米,能不好吗?

米豆腐是富有想象力的美食,叫“豆腐”却没有豆子,是用大米做的。

大米泡发后加水细细研磨成米浆,往米浆中加入碱后再拿去加热,形成糊状。

碱的加入使得原本厚重的米浆变得质地蓬松绵软,冷却后像一块豆腐。

用细绳切割开,浇上料汁,就是一碗酸辣迷人的米豆腐。

米豆腐在夏天吃非常的开胃消暑,绵,润,滑,一口咬下去质感十足。

在川渝地区,有一样非常相似的甜品,那是当地夏天不可缺少的美味,凉糕。制作过程中也需要加碱。

川渝人配上浓稠的红糖汁作为甜品吃。有些火锅店老板为了卖点,甚至会造成一条“流水线”,用整树的木材制作水槽,水流动,模仿山泉水,将凉糕冰镇于水下,还没吃,看着就赏心悦目,而且心理作用的消暑了。

苞谷粑

苞谷就是玉米。“玉米”这名字多了一丝文雅的意味,以玉喻米。但“苞谷”更加形象,苞谷叶包着粮食。

苞谷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加碱的,一种是加糯米粉的。

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增加糕粑的黏性,使其成形。

将苞谷磨成糊,加白糖,要碱的话就上锅加入搅拌,加糯米粉的话就直接调稠稀。

调好了就拿一片片的苞谷叶,包上一小团,再上锅蒸熟就好了。

苞谷粑最讨小孩子的喜欢(我是大人我也超爱)。

苞谷粑本就香甜,但用上了苞谷叶来包裹,更加带有那一股甘甜味。

口感软和,像年糕似的,可以拉的很长,但不失嚼劲。越嚼越香甜。

我第一次吃是在外婆家,午后昏昏欲睡的时候,外婆端来一大盆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的苞谷粑,甜甜的滋味一下子四下散开。

马上所有的孩子就都围过去了,香甜软糯,吃的不亦乐乎。一会的功夫,我就吃了四五个,后来还被妈妈唠叨吃这么多不好消化。

没办法,谁知道下一次吃是什么时候,及时行乐,是孩子的天性。

糕粑稀饭

糕粑稀饭是一道“高颜值”的早饭。玫瑰蜂蜜、芝麻花生碎,再配上淡淡泛粉的藕粉,看起来就开胃。

里面的糕粑指的是米糕。糯米和粘米三七比例混合磨粉。

放进圆形模具上锅蒸透,就是糕粑稀饭里面的糕粑。

为什么叫“稀饭”呢?因为是要放到调好的藕粉里面搅和搅和再吃的。搅和好了,就像一碗“稀饭”了。

甜的稀饭,为爱辣的贵阳人所喜欢,可像而知有多么味美。

其实这个搭配是有道理的。

蒸好的大米糕松散,而且单吃发干。和在润润滑滑的藕粉里,就不会觉得干,而且也味藕粉增加了口感。

说起来这道甜食还可以尝试凉吃,有主食的甜品凉吃是可行的。福建的长乐冰饭就是凉吃,糯米越发有嚼劲。

酸菜饵块粑

贵阳兴义区的饵块粑,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准产品,属于布依族特色食品。

蒸二道,舂一道,挼一道,才真正成为饵块粑。工序有点像年糕,但地方美食选用地方原产稻米,味道就不一样了。

配上本地酸菜,做一道酸菜饵块粑,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当地人的味觉密码。

煮好一锅酸菜汤,熬的酸香鲜辣飘出窗外,再下入切好的饵块粑,煮透,就成了酸菜饵块粑。

饵块粑粘糯,但无味。配上提味的酸菜,是贵阳潮湿的天气的醒神利器。

荷叶糍粑

这道菜取荷叶不规则边缘的形。

将糯米蒸熟舂成糍粑,放置一旁。

然后用玫瑰糖,芝麻,花生碎,核桃仁,豆沙,火腿,糖等调成糖心。

(我怀疑贵阳是否多玫瑰,要不为何两道糕粑都以玫瑰入馔。)

取一平口大锅,化以猪油,一小团糍粑铺开煎的一面焦黄。在中心处填入糖心,裹起来,带糖心微微融化即可。

对折的糍粑边缘依旧是不规则的,所以叫荷叶糍粑,实则与荷叶没有关系。

贵阳糕粑,制作原料与当地物产紧紧结合。做法并不是全国独一份,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一样,导致原材料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和别处的不一样。这就叫天赐的美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